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20: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09
有关硬盘被恶搞锁住的解决办法
问: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小程序,当时也没在意,运行了一下。第二天重新启动时,发现启动不了,连忙进入CMOS检测硬盘,硬盘能检测到,用WIN98启动盘启动机器,还是启动不了。用A盘启动,还没进入系统,就停住了,硬盘灯一直在亮着,一点反应也没有,这个被破坏的硬盘上有重要的数据,我该怎么办?
答:从你说的来初步估计可能是一种恶性的程序把此硬盘锁住了,造成软驱假坏,以致于启动不了。不过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处理:
方法一:
修改DOS启动文件。首先准备一张DOS6.22的系统盘,带上debug、pctools5.0、fdisk等工具。然后在一台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进制编辑工具(debug、pctools5.0,或者windows下的ultraedit都行)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改该文件的属性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
方法二:
由于所谓的“逻辑锁”是利用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中IO.SYS文件的一个错误而制成的,而其它的DOS,如IBM公司出的PC-DOS,以及DR-DOS,FreeDOS,ROM-DOS等就没有此问题。因此,当硬盘被“逻辑锁”锁住的时候,用以上非MS-DOS的DOS启动盘(均可在本站的“DOS系统”中下载)启动系统后,再执行FDISK
/MBR命令即可使硬盘恢复正常,十分方便。
方法三:
将该硬盘设为None,然后使用DM分区程序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但盘上数据将全部丢失。
(GSF)
电脑重启后硬盘突然失踪的原因
魔兽世界真精彩,以至于对网络游戏不屑一顾的我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是,在近两个通宵之后,不知是电源还是家里的市电问题,机器毫无先兆地Shutdown了。更可恶的是,恢复电力、电脑重新启动之后,硬盘竟然“失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120GB希捷硬盘才买了半年,应该不会就这么“归西”了吧?天!……
不管那么多,先检查一下!再次重新启动,在自检画面中,按下Del键进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检测当前系统所连接的硬盘,但不论我怎么设置,还是找不到硬盘。
情急之下,立马给老鸟电话求救。老鸟说在某些情况下(如突然停电)会造成BIOS的硬件设备信息丢失,可通过主板上的ClearCMOS跳线(跳线的具体位置和跳线方法因主板而异,但在主板说明书上都有详细说明)来重置BIOS信息解决问题。很不幸,这个方法在试验多次之后,宣告失败。万般无奈之下,惟有用最繁复的替换法进行检查了。于是断开电源,将硬盘拆下,拿到朋友家检查,以确认是否问题出在硬盘上。一开机,不但能正确辨认我的硬盘,还能进入很久没用的Windows
98系统(编者注:笔者用的是Windows
98+XP的双系统,因为在更换主机之后进入Windows
XP很有可能会因为主板芯片组的不同而造成系统蓝屏崩溃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进入Windows
98会安全很多),这说明我的硬盘是没有问题的。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电脑能正常开机,而且在自检的时候,就只有硬盘不能被检测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拿回家,再装上硬盘,开机再次进入BIOS,竟然一切恢复正常,硬盘被再次检测到了。真神了!这是为什么?马上上网,在各大IT网站的论坛发帖子求解。最后在52硬件论坛一位网友的指教下才得知,目前很多主板都带有主板保护电路,特别是采用Intel
865、875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一般都会采用这种保护设计。该电路的特点就是在电脑遭遇突然间断电等会造成主板电路有过高电流产生的状况时,对主板、硬盘、内存等配件进行保护。在保护状态下,即使是主机电源恢复重启,其光驱、硬盘等配件都会处于保护锁定状态下,这样就会出现硬盘、光驱等存储数据的配件不能正确辨认的问题。而要解除该保护电路的锁定状态,只需要彻底断开电源(关机后拔掉电源线,更保险一点的就是再按一下开机按钮)几秒中,然后再接上电源开机即可。
硬盘出现不明坏道时如何修复?
有一位网友在52硬件论坛上咨询版主,自己的电脑在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一文件、程序时,硬盘的操作速度相比以前变得很慢,并且长时间反复读盘,然后出错,或Windows提示“无法读取或无法写入文件”,严重时出现蓝屏等现象,打开机箱时可以听到硬盘读写的'声音由原来的“嚓嚓”的摩擦声变为不正常的声音。
使用系统下的硬盘扫描时出现红色的“B”的标记,格式化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滞不前,最后报错退出。对硬盘用“Fdisk”命令进行分区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不能完成,询问朋友后得知可能是硬盘出现了坏道,但是不知道可不可以修复。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首先这位网友首先应该确认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方法很简单,使用启动盘启动到DOS下,执行“scandisk
x:”(X为盘符),Scandisk程序便会检查硬盘,对产生的逻辑坏道会自行弹出对话框,选择“Fix
it”对逻辑坏道进行初级修复。如扫描程序在某一进度停滞不前,那么硬盘就有了物理坏道。
系统不能识别移动硬盘的四大原因
一块移动硬盘,由IBM移动硬盘盒和一块20GB的东芝笔记本电脑硬盘组合而成,经过一年多的使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正常情况下,移动硬盘同主机相连后系统即可将它认成“移动存储设备”,并自动在“我的电脑”中添加盘符。如果系统将移动硬盘认成“未知的USB设备”,那么移动硬盘将无法使用,出现这种情况时,大家不妨按以下顺序查找原因。一、与系统有关的设置安装问题
1.不要以为只要主板有USB接口就可以使用移动硬盘,还要看系统是否支持。Windows2000、WindowsXP及以上版本的系统是可以直接支持移动硬盘的,无须安装驱动程序即可使用,而在Windows98下使用移动硬盘用就必须装驱动程序,否则系统就会将移动硬盘识别为“未知的USB设备”。
2.对于一些Windows98用户来说,在安装好移动硬盘的驱动程序之后,可以从设备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动硬盘图标,但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却没有相应的盘符标志,这就是系统设置不当所致。在设备管理器中双击移动硬盘图标,并且点击弹出窗口中的“属性”按钮,此时可以看见“断开”、“可删除”、“同步数据传输”和“INT
13单元”四个选项,其中“可删除”一项前系统默认是没有打钩的,勾选这个选项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看见新增的移动硬盘盘符了。二、主板的USB接口问题
由于主板的USB接口有问题引发移动硬盘不能正常使用,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1.USB接口未开启:在一些老机器上(包括一些品牌机)虽然有外置的USB接口,但在BIOS中却是默认关闭的,这样即使系统支持也不行,因此应检查一下BIOS设置中USB接口选项是否开启:在启动电脑时按住Del键,进入BIOS设置,在“Chipset
Features
Setup”或“Integrated
Peripherals”中将“OnChip
USB”设置为“Enabled”,保存并重启电脑即可。
2.系统不支持USB接口:这种情况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电脑上。如一台兼容机,主板是旗舰的VISTA710V2,主板芯片组用的是VIA
Apollo
MVP3,外接USB接口卡后系统竟然不认(装的是Windows
Me和Windows
2000双系统),在“设备管理器”中找不到“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上52硬件网(
52hardware.com
)一查,原来是主板芯片组有问题,赶紧从网上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进行刷新,又下载了VIA专为该芯片组提供的USB驱动补丁,终于在我的电脑上认出了“移动存储设备”。
3.USB接口供电不足:绝大多数移动硬盘正常工作所需的5V电压、0.5A电流可以直接通过主板的USB接口供给,但有的主板USB接口的供电达不到这一数值,从而导致移动硬盘无法被系统识别。好在移动硬盘盒的专用USB连接线上大都分出了一个PS/2接头,只要将该接头插在主板的PS/2接口上即可。三、操作不当导致移动硬盘不能被使用
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移动硬盘不能正常使用,主要是指插拔移动硬盘的时机没有掌握好。
1.在插接移动硬盘之前最好关闭正在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也不要在系统启动过程中插接。
2.移动硬盘刚接上时会有一个系统认盘、读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前最好不要进行任何操作(建议给移动硬盘少分一些区,分的区越多,系统认盘的时间越长),要等到移动硬盘的工作指示灯稳定下来才开始操作。
3.使用移动硬盘时也会出现以前能用,偶尔一次又不能用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先将“系统设备”中的“未知的USB设备”删除,再拔下移动硬盘,然后重启系统,再将移动硬盘接上,故障一般就能解决。四、移动硬盘本身的问题
如果排除了以上故障原因,移动硬盘仍不能使用,那很可能就是移动硬盘自身有问题了。移动硬盘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硬盘盒和笔记本电脑硬盘组成,硬盘盒一般不易坏,出现问题多半是笔记本电脑硬盘引起的。为了避免移动硬盘自身硬件损坏,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移动硬盘使用时应放在平稳的地方,不要在它正在读写时移动使之受到震动。
2.在拔下移动硬盘时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等硬盘不读盘时,双击任务栏右下角的“拔出或弹出硬件”图标,在出现的窗口中先“停止”设备的使用,再从系统中删除设备选项,最后再从主机上拔下移动硬盘(切记不可在硬盘读写时拔下,否则极易损坏笔记本电脑硬盘)。
3.即使在非工作状态,震动也是移动硬盘的最大杀手,这就要求用户在携带移动硬盘外出时要采取有效的减震措施(一些品牌的移动硬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设备本身已经采取了防震措施),最好把它放在四周有塑料泡沫的盒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