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19: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8:35
那一天,他不愿再做一个被踢来踢去的球。他要做的,是一个真正的控球者。他叫高俅,一个发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如今是大宋军界"领头狼"。当他极力掩饰内心兴奋,颤巍巍接过皇帝要赐给宋公明的毒酒后。他突然发现,正值热气渐长的孟夏时节,空气中竟然还些许凄凉萧瑟?
原来,自己终究还是可以与"帝心"不谋而合的。虽然可能又惹骂名一片···但是,只要这个赵家天下还是眼前这位官家的,那么背尽恶名又何妨呢?
他想起在市井之中摸爬滚打的那些年,他一一细数给予他小恩小惠又或是冷言冷语的人。他可以知恩图报,也可以咬牙切齿。那一路的辛酸,怕是只有苟活人间攀爬半载,才有人能懂。
人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说这前半句吧,当一个人对人生体会不深时,初入 社会 如张白纸,能读得懂水浒吗?所谓世情小说,历朝*,大多对于人性的刻画深刻。深究水浒的核心,我们看"水浒"二字就能知晓。
有人引经据典,就发现了施耐庵为这部小说命名"水浒"的原因。
这里面的水浒,就是后来周部族发家的起点。
因此,"水浒"二字有"出路""安身立命之所"的意思。宋江一心招安,惹人诟病;花和尚顺应本心,让人感慨;武松怒极嗜杀,依旧赤子。没有一个,不是"出路"。对于梁山来说,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接受招安)是其出路。
而对于朝廷苦苦与梁山作对的"奸臣"高俅来说出路又是什么?大概,当我们真正读懂高俅其人,真正理解时,那部水浒,早已翻阅泛黄。而这一生的年岁,应是已过半载。
说起高俅与梁山好汉的渊源,就不得不说说"放出天罡地煞"的洪太尉。
那还是嘉佑年间,以仁德著称的仁宗朝。此时大文豪苏轼(古人说的小苏学士,相对于苏洵来说)才刚至弱冠之年,王安石司马光这对冤家也还年轻,武曲星狄青在这一年陨落。说是最太平的一朝,说是文人最辉煌的一朝。然而天遭大旱。
有饥荒,就有瘟疫肆虐。而这时就该洪太尉登场了。
那年,洪太尉拿着朝廷的诏令去请天师。此前一路的艰难险阻,都不足夸耀。只在这最后一程,让洪太尉的戏份,更添了几分耐人寻味。他是为民造福?还是遗祸当朝?
因为他看到了"遇洪而开"的石碣,于是放出了108个"混世魔王"。从此,这些混世魔王投身人间,又与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太尉",扯上联系。
他叫高毬,毬字意同"球"字。历史 再次证明了:取名字真是个技术活。年少的他,好似一个供人享乐的"球",旋转跳跃于市井之间。尽管他是个卑微到只能跟脚亲近的球,但是在狐朋狗友中,他总有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喝不尽的花酒,看不尽的美女,以及享不尽的尊崇"。要是活在近代,估计也割据一方的豪强。不过这会儿还是士农工商,按资排辈的大宋呢。
好嘛,这会儿还是个浪迹江湖,踢踢蹴鞠娱人的乡野小民,既没有科班出身,又没有恩荫在身,就有此等要不得的官僚想法。但是对于底层小人物来说,无限接近理想的途径,大概就是什么都得会一点。
好在会几套棍棒,会几脚蹴鞠的高毬,原文中说"这人吹弹歌舞,刺*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这放在现在,绝对是妥妥的文艺青年。就是找遍梁山108个好汉,大概也就与燕青最相似了。
但是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群帮闲,没有固定工作,只是干小时工的,没有固定收入。要论生活稳定,那还真的比不上怀中有金莲,担里有炊饼的武大郎呢。毕竟混江湖的,还是可以挑对象扬名立万的。
正当他们向往常一样欺负卖艺货郎时(大概率是在收保护费吧!),他们碰上了路见不平的王升教头,也就是王进的父亲。再扯远点,那就是史进师傅的老爹。
一群泼皮无赖对上禁军教头,这下扬名立万的机会到了。不过不是无赖们扬名,而是王升扬名了,因为这一次被他狠狠敲打的无赖,在今后将是混迹帝国精英阶层的无赖。
历史 再一次证明了,一定不要在一个人卑微弱小时,去欺负他。万一哪天见鬼了,他一步登天了呢?不管王升怎么想的,反正被打的高毬,面对"时运不济",就是这么的"不服"。
人固有"运"与"不运",这句话大概是春秋时期鲍叔牙用来说好友管仲的。昔日龌龊不足夸。许多年来,高毬从柳世权到董家药铺,小苏学士的书童,最后又到小王都太尉。
这么些年,他辗转四处!不对,严格上说应该是被踢来踢去。他就好似一个球一样,被迎来送往。球总有泄气的时候,就是蹴鞠也总有烂的时候,但是高毬,还是不服气。这一次,他又等来了"扬名立万"的机会。
那一天,小王都太尉差高毬给小舅端王送去东西。初窥端王府的高毬,浑然不似乡野小民见到大户人家一般兴奋难抑。而是平静,太平静了。他看到了正在蹴鞠的端王,当时一个球从端王身边飞过,端王没有接住。
却被高毬一个灵活跳跃给接住了。高毬顿时秀了个"鸳鸯拐",将球踢给了端王。这样的高毬,能说真是愣头青吗?多年来混迹民间对其心志的打磨,已经懂得如何揣摩人意了。这会儿正好用在了哲宗的弟弟,端王爷的身上了。
他成功在端王府占据一席之地,也成功成为了个踢球者。高毬,不对,这会儿该称呼高俅了。这个名字源自于发迹时,苏轼为其改名成为"俅",显得更有深意。名字往往影响了人的一生,而高俅,大概就是如此。
他不再被踢来踢去,而是直接的得到了端王的赏识,在其成为皇帝的路上,成为了从龙功臣。宋徽宗提拔了高俅,先让高俅进入枢密院过度了一下,半年后高俅成为了殿帅府太尉(相当于国防*兼卫戍区司令)。
后来的故事,许多人应该都知道。他"公报私仇"*走王进,他"舐犊情深"害了林冲,他"嫉贤妒能"排挤杨志。可以说,梁山泊的壮大,有大部分来自高太尉和其派系的功劳。后来,他带着他的十节度折戟沉沙,被活抓上了梁山泊。一个居庙堂之高的人,正式对上了处江湖之远的梁山草莽。
大旗上书的"替天行道"依旧迎风飘扬。而那个贼首宋江,竟然带头拜了梁山好汉眼里的"奸臣",连称:"死罪!"无妨,安慰自己,让代表天子的高俅受这一拜又何妨。
大概就是如此安慰自己。其实宋江与高俅是有着相像之处的,然而两人行的却是不一样的路。如果说宋江有机会与端王走的近点,恐怕在意识形态上,如今站在梁山好汉的对立面,就是宋江了。
出路不同,也就造成了攀爬手段的不同。
一直以来,以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人组成的北宋末年"奸臣四人组",在水浒中,被发扬光大,也一直被人们咒骂。
高俅为什么能身居高位?大概这就要讲到"水浒"二字的核心了,那就是出路。每一个在 社会 上摸爬滚打的人,即使是遍体鳞伤,也依旧寻求出路。我们常常很形象的称之为"翻跟斗""使劲翻跟斗"。你以为高俅是命运的宠儿,会踢球就能身居高位了吗?
说到底,宋徽宗再怎么样,也是个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全国有多少会踢球的,挤破头要踏进端王的门槛,怎么偏偏就是高俅上位了呢?人都觉得是因为踢了脚好球,才登上高位的。这大概是水浒传中,最浅显的意思了。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高俅能做到殿帅府太尉这一职位也绝对不是简单的跟对人的结果。蔡京、杨戬、童贯三人的关系如同《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一样,一个娇秀的女子就把这三个人都联系到了一起,但高俅和这三人并没有什么裙带关系,他的地位大约只是低于太师蔡京,与杨戬、童贯两人持平。当了解过高俅的主要工作后,会明白皇帝对高俅的信任应该更多一些。
在那个封建 社会 ,他真正做到了《罗织经》所讲的:顺不比媚,忠不忌曲。这是一个在 社会 摸爬滚打半载的老油条,最终为自己规定的行事准则。只要这个天下还是眼前这个赵家天子的主场,他一切的黑锅,都是为自己的出路所谋划。
他反对宋江,他*梁山好汉,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老油条,懂得揣测"帝心",他才是最稳固的。如果在发迹的那一刻,他的追求就此沉沦,那么也不会活跃在政坛,逢迎徽宗了。
所谓出路,对于高俅来说,也就是老于世故了。许多人常常勉励自己: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真正的善良。但真正有人能够做到吗?最知世故的高俅,也是最世故的高毬,他一直是那年在皇城根底下游荡的帮闲无赖。只是,这一次,他真正的靠着自己的出路,站在了精英阶层。
他一直是那个致力于追求,执着于攀附的少年。只是当我们对着水浒翻阅半生的时候,读懂他时,已是人到中年。似乎我们都忘了,自己好像在从前的那一年里,也是一个努力攀爬而不在世俗偏见中"泄气"的球儿。
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没有谁该被指责,也没有谁不被指责。所有的嫉恶如仇,都只不过是意识形态的对立。你说人圆滑似是*狗,人还会笑你未识酸甜苦辣。
中年人的改变,往往只在一夕之间。其实,所有的偏见都是无妨。不论梦里几度实现理想,又或是现实不择手段。最后的最后总是公平的,因为我们都要选择黄土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