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和田家诗的异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16: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8:34
田园诗即描述山水田园风光的 诗,从对自然的赞赏中表现了作者一种超脱的情怀以及隐居森林的情感;田家诗即描述农民劳作的辛勤,生活的困窘及其蒙受统治者剥削压迫的苦状的诗。从中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关注和怜悯。
当代学者往往把田园诗和田家诗放在一起,统称为田园诗;而周汝昌先生则把这两类诗统称为田家诗,认为田园诗和田家诗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则将两类诗的传统内容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体现田园诗和田家诗合流的趋向。如“采菱辛苦费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等。田园诗可以说是田家诗的一种,两者描写画面都是以农村为背景,作者抒发的情感也是由农家生活而引起,田园诗只是田家诗中较理想化了的场面,是诗人诗画、美化的农家生活与风光。
田园诗和田家诗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契合点,或是说有相似的地方,但两者又有不同,从他们的产生,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
真正意义上的,广泛以田园生活及风俗人情,尤其田园明丽的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纯田园诗始于东晋。*上的空前紊乱造成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于是企图尽量摆脱以城市为中心的束缚,寄希望于斗争相对不激励的农村;其次,社会道德的衰微,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人事纷扰产生极大的反感,因而产生出返璞归真的原始人性的幻影的追求,于是知识分子纷纷隐居于山林,歌其优美的田园生活;田家诗产生在周代,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领主对农民以劳役地租的形式进行残酷剥削。历代王朝农民受到统治者的压迫,面对这样血淋淋的悲惨的现实,出现了大量令人心悸的被剥削压迫者痛苦的悲歌。
从思想内容上看,田园诗的作者醉心于理想和情趣的歌唱,描绘的是一幅幅理想化了的生活场景,是诗人隐居的内在情感流露《归园田居》等;田家诗则以描述客观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为重,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却食不饱体等,以及对统治者的间接抨击。
从艺术特征上来看,田园诗和田家诗又从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文学形象,及艺术风格上迥然不同。
创作方法上。田园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根据他对现实的认识和观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隐居的农村生活,并将其生活环境理想化,即使之“从不纯的混合质中解脱出来而拥有一切魅力、风韵和美丽”——雨果。成为不再跟自然一样却比自然更完美的“理想的美”,使诗人投入到无限的大自然的美感中;田家诗则继承了现实主义手法的优良传统,以客观现实为主,真实的笔触,具体反映天灾、战乱和统治阶级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痛苦和折磨。历代文人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忠实的依次唱出了”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种种苦难和不幸。如李绅的《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表达方式和文学形象。田园诗人的浪漫主义手法,注定了其诗歌的抒情方式。诗人以悠然的心态将自然的一草一木赋予了自己的情感,塑造了一位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悠然自得,超脱世界的诗人本人形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田家诗则以叙述为主,描写的大量作品也是农民形象,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拾麦者和割麦者形象,并暗示了今日的拾麦者是昨天的割麦人,明天的拾麦人又会多了今日的割麦者。田家诗中同时也有少量作品中塑造了封建差吏形象,此形象地完成并不是像农民形象地关怀/怜悯与同情,而是带有作者极其辛辣的讽刺挖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