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廉颇有关的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0 09: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3:31
1. 关于李牧廉颇诗句
关于李牧廉颇诗句 1.形容廉颇的诗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八公山忆廉颇》作者: 李曾伯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廉颇解武文无说,谢脁能文武不通。——杜荀鹤《读张仆射诗》
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杂咏一百首·廉颇》作者: 刘克庄
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廉颇》作者: 徐钧
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咏史上·廉颇蔺相如》作者: 陈普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2.赵国名将廉颇的诗
赵胜:“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13]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14]
谷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15]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14]
刘克庄:“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16]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17]
徐钧:“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18]
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19]
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20]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21]
程登吉:“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22]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3.赵国名将廉颇的诗
赵胜:“廉颇为人勇騺而爱士;知难而忍耻,与之野战则不如,持守足以当之。”
[13]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於诸侯。”
[14] 谷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15]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司马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
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
安边定策,颇、牧之功。”[14] 刘克庄:“浪说三遗矢,犹堪一据鞍。
君王不自试,耳目信人难。”[16]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17] 徐钧:“遗矢谗言弃老成,肉多饭健尚精神。可怜一点狐丘志,到死犹能用赵臣。”
[18] 陈普:“长年霜骨白皑皑,廉蔺羞颜似湿灰。白起杀心如未谢,二家随璧献章台。”
[19] 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20] 陈元靓:“赵用廉君,咸阳畏邻。及罢推毂,谁能抗秦。
盛衰在运,兴替由人。房陵流落,为听谗臣。”
[21] 程登吉:“汉武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廉颇先国难而后私仇。”[22] 王夫之:“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
4.古时赵国将领廉颇 李牧 赵奢都有什么经典故事
廉颇 :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
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李牧: 在战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更多的将军留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威名,他们在歼敌数目等军人硬性指标上远远超过了李牧,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比李牧更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也许成功的保卫了自己所身处的国家,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李牧却捍卫了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
赵奢 赵奢有丰富的军事思想。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他显然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
从他于孝成王二年(前264年)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
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