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小班幼儿插卡进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7 03: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56
我们首先减少幼儿等待现象
每天早餐后开放区域时,幼儿陆续持卡入区无需等待。先吃完早餐的小朋友就可以先为自己安排活动,因为他们想进自己喜欢的区,必须得快点吃完,否则卡给别人先拿完了就无法进入该区,只好等下次才能争取那个区的“卡票”了。这也能督促小朋友专心进餐,养成吃饭不拖拉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学会等待与控制,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2
引导幼儿对号入区
开展区域活动,区卡是一个引导,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区卡入区操作学习。由于小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区卡的设计不仅要求美观鲜艳,而且要实用好操作, 指示性要强。例如: 娃娃角区的墙饰是娃娃做饭的直观图案,小朋友想进娃娃家活动就必须选出与此图案相同的区卡。由此可见, 指向性明确的区卡可以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幼儿区域人数
每次投放的区卡数, 可以起到合理分配各区人数避免互相干扰的作用。根据区域的空间大小,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安排活动的人数往往也不同。如科学区投放的材料比较丰富时,可以考虑增加人数。建构区进行大型主题构建时,也可以考虑多人参加,临时需要增加或减少某区人数时,就直接增减区卡的数量。在取卡处老师要及时调整,每次活动前出示相应数量的区卡。这样,避免了由教师来分配入区人数的“高控行为”,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 锻炼了幼儿自主安排活动的能力,逐步从“他律”内化为“自律”。
4
利于教师统计反思
《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 “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 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以此为行动指南,教师可以每周及时统计一次幼儿的进区情况,包括入区次数与选择区域的情况。及时统计,便于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偏区选择导致发展的片面性,尤其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发展和实际能力提高的倾向。发现有偏区倾向和进区活动次数少的幼儿,及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掌握具体原因。如是材料原因导致该幼儿不感兴趣的,则要想方设法改进学具材料,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等等,这一过程,也提高了教师的观察与分析、反思与改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