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写出一个好故事,你也可以做到(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9 16: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9:11
他,是台湾70年代最会讲故事的人,他,是罗振宇盛赞的“最适合中国人的故事入门教练”。他就是《小说课壹·折磨读者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许荣哲。
这是一套关于怎么讲故事的武功秘籍。写出好故事,其实是有套路的,只是你之前不知道。许荣哲在书中把小说折磨读者的秘密合盘托出,从招式解密到内功心法,引用古今中外65部经典作品,解读其中的关键点,以最浅显的方式带你深入故事的世界。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二遍还是被书中对故事的精彩解读所折服。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解读,探寻折磨读者的秘密吧!
面貌:性格比长相更重要,通过列举《三国演义》中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说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把曹操多疑、自私、奸诈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只有内在面貌(性格)才能提供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惊吓。
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话:“To be or no to be,ithat is a question.”做或不做(复仇)正是哈姆雷特的困扰,这句话把他优柔寡断的性格点出来,而正是由于他的这个性格,导致了后面的悲剧。
在小说创作中,“性格决定命运“”的重要性大约等同于物理界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无独有偶,《百年孤独》中经典的开头,也为“性格决定命运”做了史上最简单、却最传神的诠释。
每一间图书馆都长得不一样。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中,开头和结尾写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读者读过结尾的场景时的心情和当初看到这个场景时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场景不过是个场景,现在的场景,则象征了两个瞎子的人生:重复、轮回。让人有种悲伤从胸口涌上来到感觉。
记住“冰山理论”。
对话除了拿来当廉价的“日常对话”、“推动情节”之外,还可以用来代替小说里的描写、叙述,甚至议论、说明······
书中以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为例,短短几句话,把潜藏在水面下的7/8的冰山写出来了。
所以,使用对话之前,请记得先提醒自己,对话不是水龙头,不要一开,就流了慢慢一地。请试着用最少的字数,写出一座“除了水面上还有水面下”的冰山。
我们先来看下名著《百年孤独》的开头:
“许多年后,当奥雷连诺上校面对行刑*队时,他便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找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小说的开头之所以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层的,一个是内里的。表层的是短短一句话,一下子就把主人公前后数十年的生命轮廓描绘出来了。内里的就是标志出主人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面对行刑*队、找冰块。触摸冰块是主人公的性格,面对行刑*队则是他的命运。一个极小,一个极大,极小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引发了极大。
开头一段小文字,已经为“性格决定命运”做了史上最简单、却最传神的诠释。
人类进化图的特点就是无视时间的存在。在小说中运用“人类进化图”的技巧,把时间一一烫平,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主角的一生。
陈村的短篇小说《一天》就是用了人类进化图式的形式手法,讲张三无趣的一生,打造成小说里非凡的一天。
矛盾与两难:
小偷vs诚实、刺客vs软心肠、无神论者vs疑惧天道,这三句话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矛盾”。
书中以黄春明没写出来的故事《赛鸽的故事》为例,展示了故事中的“两难”处境。
如果你也能把故事的核心“矛盾”和“两难”偷走,那么你也有机会变成故事大王。
双重的两难:
书中以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为例,小说中一连做了两次不露痕迹的完美演出——小人物坤树的生命永远处于一种两难:尊严的生命vs卑贱的生活。得到尊严,就饿了肚子。饱了肚子,尊严就被踩在脚底下,尊严与温饱永远不可能同时满足。更甚的是,小人物根本没有选择权。
(1)叙事者——谁来说故事最好。
就拿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这小说里有三个叙事者,关于真假叶子的秘密,他们知道的程度都不一样——老伯曼百分之百知道,苏大约知道个五成,而乔安娜则完全不知情。在这个故事中,以苏之口说出这个故事就会十分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家欧·亨利的版本——先是意外,然后理解,最后感到。
但最后是选择谁来做叙事者,决定权还是在作者手中,看作者如何从最不利的叙事者中,找到最有利的观点。
(2)叙事观点
一般而言,叙事观点分为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他”以及全知观点三种。
第一人称“我”来讲故事的话,只能描述别人的外部动作,而不能透露其内心意识,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
全知观点,说明他无所不知,包括小说里每个人的外部动作、内心意识,因此读者也跟着无所不知;
而第三人称观点则是全知观点和第一人称观点的综合体。
(3)有问题的叙事者
合理利用有问题的叙事者,可以把读者走进一个又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诡异森林。
有时候,小说的艺术性,就在于它施展了什么魔法,让读者亲眼看见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4)聆听者
书中以契诃夫的《苦恼》为例,这小说讲的是马夫姚纳的儿子死了,伤心的他想找人倾诉,他找了好心的乘客、坏心的乘客、仆人和同行的马车夫来诉说,但是他们都拒绝了他。最后他只能和听不懂人话的马儿倾诉。这样,姚纳的心情从悲伤变为苦恼,然后再由苦恼变回悲伤。但这时的悲伤和开始的悲伤不一样了,一开始的悲伤和读者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最后的悲伤则完完全全属于读者,没人能逃得掉。
(1)时间叙事的基本功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这三项基本功运用得宜的话,一样可以写出不朽的作品,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同样的故事,用顺叙还是用插叙,其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转场
简单来说,将前后两场不同时空背景的戏连起来,就叫“转场”。转场是个漂亮的时间技巧,在适当地高度,在读者完全没有察觉的时候,漂亮且流畅的一跃,才能激起最少的浪花,获得最多的掌声。如小说家黄凡的《赖索》中一个片段一样。
对人类而言,现在只有短短的八秒钟,相对于沙漏般不断积累的过去,以及无边无际的未来,现实实在渺小得可怕。而想要把短暂的现在不断往各个方向延伸,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过去和未来纳入现在。
就像张大春的小说《将军碑》一样,“将军已经无视时间的存在了”。
(3)穿梭时空
《回到未来》式:一步一个脚印,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精神——造一个“时光机”,穿梭时空。
《黑洞频率》式:从头到尾不知是真是假的催眠暗示;
《扭转乾坤》式:让人又爱又恨的聪明无赖——最后把穿越时空的难题丢回给观众。
(4)穿越时空——史上最可怕的咎由自取
海因莱恩的《你们这些回魂尸》,故事中的四个主角,潦倒的男子、老酒保、女孩、女婴全是一个人,他们穿梭在不同时空,以迥异的性别、身份,合演了一出离奇的戏。
在创作的你,拥有至高无上的制订规则的权力,只要你有重要的话要说,就大胆就定下你自己的规则吧,越早越好。
就像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一样,他一开始就制定了“人变成了甲虫”这个规则。
书中还有许多很精彩的解读,下次我们再来一起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