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7 20: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0:25
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和论文署名的惯例来看,论文第一作者应该是稿件核心内容的贡献者,然后根据贡献比例依次署名,通讯作者可以是署名第二,也可以署名最后一个。对于未成名的研究人员,一般而言,如果稿件作者的知名度都不高,那么署名越靠前就更好,当然,这个要依据具体的贡献来排序。但在实际稿件的署名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组PI或者责任导师的习惯和偏好,因此产生了各种署名,如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的怪象。
1,课题组学生太多了,导师第一作者而研究生署名通讯作者可以绕过期刊的一些特定要求,如某些期刊规定一年内不能投递稿件超过2篇。这种情况下,把导师署名第一,研究生署名通讯作者投递课题组比较偏好的期刊可以争取机会多投递几篇,另外就是如果被期刊拒了后可以换个研究生作为通讯作者重新投递,因为同一期刊有些编辑比较nice,有些编辑比较苛刻。因此,让研究生作为通讯作者,如果稿件被拒了换个通讯作者就可以继续投递来争取机会。
2,某些导师喜欢第一作者,比如有些省份申报自然科学奖的时候要求申请人的代表作必须有一定数量是第一作者,为了实现导师和研究生对成果贡献度的平衡,这种情况下就让研究生做通讯作者了。
3,稿件内容90%以上是研究生完成的,导师对内容不懂或者根本没有指导研究生,为了投稿方便和答复审稿人方便,同时为了体现导师的贡献和年度考核,考虑研究生毕业时求职的成果量支撑,双方协商后就让研究生当通讯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