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17 19: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7:43
旦(拼音:dàn)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旦的古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升起,本意是天亮,也即“早晨”、“破晓”之义,并由此引申出“光明”、“白昼”、“一日之始”等意义,又指某一日。也指传统戏曲中扮演女子的角色,即旦角。
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1是甲骨文的“旦”。因为契刻弧线不便的缘故,“旦”字明“日”的部分的外沿,多为直线,所以太阳(日)呈多角形。“日”下的梯形框则表示地面。全字构形的意思,是指太阳正从地面升起,这就是义为“黎明”“大亮”“早晨”的“旦”。
金文(字形2、3)的“旦”则把地面部分实化了。太阳呈扁圆形,正紧贴地面。这种“初阳吻地”的景象(字形2)可能与太阳在地面上的投影有关。于是,在这基础上,隶变为字形7、9。字的演变流程,比较简单,是望文可以知义的。
【说文解字】
【卷七】【旦部】得案切(dàn)
明也。从日见一上①。一,地也。凡旦之属皆从旦。
【注释】①从日句:徐灝《说文段注笺》:“日初出地平时也。”
【译文】旦,天明。由“日”出现在“一”之上。一,表示地。大凡旦的部属都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