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0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31
满清在中国的统治,共计268年,而在这268年之间,满清皇朝留给后人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也许,除了奴性。
何谓奴性?这个名词解释起来,是指人没了自主思想,只会唯唯诺诺,听命行事的意思。按理道,奴性这个词来自奴隶社会,中国社会进入封建时代已超过千年,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出现才对。可是很不巧的,大明朝被满清给灭了,满清偏偏又是从奴隶制度发家的。结果中国近两三百年的历史,充斥着整个中华大地的,就全是”奴才””奴才”的谄媚声了。至于那些有骨气的,坚持着汉族气节的,早就在那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大*中死得干干净净了。
回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有一种名人是历代皆有,唯独满清268年一个也没有的。那就是思想家。明朝的大思想家,我们所熟知的,有阳明先生王守仁,温陵居士李贽,梨洲先生黄宗羲,亭林先生顾炎武,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中华千年十大思想家》中,仅明一朝便占了一半之多,而整个”辉煌”的满满清,连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很简单,因为满清的制度,根本不许低下的人民有自已的思想!他们要的,只是唯唯诺诺,听话做事的奴才!
看过一张《百年前的昆明》的照片,那些是珍贵的历史宝藏,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看!可是当我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想哭。就是我们的祖先吗?这些猥琐不堪,麻木不仁的瘦弱的黄种人,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太公太婆?为什么中国人曾经一度被世人称为”东亚病夫”,在那些照片上,我第一次有了清楚的感觉。
从春秋到秦汉,一直到明朝结束,我们整个民族还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还有勇于牺牲,顽强不屈的精神。终明一朝,都在与北方野蛮民族做着强烈的争战,从未有过妥协。明太祖一建国,就派大将军蓝玉出征塞北;明世祖四次御驾亲征,平定蒙古遗患;就算是英宗那样的懦弱,也敢亲自率军迎击瓦刺铁骑,虽然最后全军覆没,自已也被俘虏;就算是这样,明朝也丝毫没有屈服,而是另立新帝,奋力抗争;之后平定倭寇(不知道有几位明白就算是在与倭寇作战的同时,北方与野蛮民族的交战都从未休止过),抗日援朝,到后来崇桢皇帝时内忧外患,国事大急,还是拼力支持起八十万关宁铁骑。绝不与满清妥协!
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明朝无疑是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中最有气节的朝代。
其一,明朝面对危机不屈不挠。
我们先看看明朝与汉朝的对比。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忠于江山社稷。大家想想,这与清廷的咸丰皇帝致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狂逃离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更有着天壤之别。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其二,明朝面对强敌从不妥协。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起义军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更是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朕尸,毋伤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