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29
传说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答摩·悉达多。
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有一次他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终于获得大彻大悟,*成佛陀。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也有深远的影响。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传说在2000多年前, 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 印度教、 佛教还是 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30
菩提树是表法的,佛在任何一个树下觉悟,那个树都叫做菩提树。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一种叫毕钵罗树的树下觉悟,所以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三十岁开悟,他是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的。菩提树原名叫毕钵罗树,是因为他在这个树下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以后叫它做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佛在这个树下觉悟的,称它为菩提树。
菩提树,原名荜钵罗树,梵文Pippala的音译,汉文的佛经上将它译为"沛多罗树"、"贝多树"……
"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智慧",后又专指佛教真理的觉悟。
佛祖在菩提树下证得"菩提",觉悟真理,此树便因圣得名,称作"菩提树"。
菩提树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花果期2➡6个月,菩提树结出的果籽为球形或偏球型,熟时红色,坚硬圆润,可制作念珠。树叶为椭圆形,花可药用,发汗镇痉、解热。乳液可制硬性树胶。树干呈黄白色,是优良的遮荫树和景观树。斯里兰卡人用树皮汁漱口,可固齿龈,可治牙痛……
据说:佛坐其下悟道的那棵菩提树,其树高有好几百尺。后来,当唐朝玄奘和尚到达那里时还亲眼见过这棵树,那时的圣树虽几经摧残和砍伐,使圣树矮了许多,但也仍有四五丈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30
从前,有一个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积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读书,忽然看见一个人从窗外走过,他被那人的面相吸引住,追出去,却不见了,从此,他一心想见那人,走遍天下去寻,却总也找不到,一次,在梦中,菩萨问他,你积德很多,有什么要求没有,他说他只想见那个人一面。菩萨说,你若真想见那人,一定要舍弃这一世的人生,投生做一棵大树,500年后,也许有机会能见那人一面。他决定做一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