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2:03
小麦分蘖的数量因品种、春化特性、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有很大变化,一般冬性小麦分蘖最多,依次为半冬性小麦和春性小麦,冬播小麦分蘖较多,春播小麦分蘖较少。例如北部冬麦区适期播种、生长正常的冬小麦(冬性)一般每666.7米2最高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都在100万以上,有些可高达150万~200万,但在江淮地区适期播种、正常生长的冬小麦(半冬性)一般每666.7米2最高总茎数都在50万~60万,总体呈现从南向北总茎数和单株分蘖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是一般情况下分蘖不能完全成穂,能够成穂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不能成穂结实的分蘖则称为无效分蘖。一般低蘖位和低级位蘖多为有效分蘖,高蘖位、高级位分蘖容易成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占总分蘖的百分率为有效分蘖率,一般冬小麦的有效分蘖率为30%~50%,春小麦为10%~30%。
小麦分蘖一般在起身期开始进行两极分化,一部分发展为有效分蘖,另一部分则成无效分蘖,一直持续到抽穗期结束。在两极分化的过程中,一些小分蘖逐渐黄枯死亡,大分蘖逐渐抽穗,拔节期是小麦两极分化的高峰期,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肥水充足,可以促进分蘖成穂,提高成穂率和增加有效分蘖。反之如果此时肥水不足,植株营养不良,则会出现大量分蘖衰亡,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蘖减少。因此,拔节期的肥水管理对促进有效分蘖至关重要。
分蘖穗的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面积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两部分构成。目前在一般播种适期的高产麦田,分蘖穗占总穗数的60%以上,中产麦田在50%以下,晚播、干旱、贫瘠的麦田,主要以主茎成穗为主,分蘖穗占比例较小。分蘖是壮苗的重要标志。正常秋播的冬小麦,分蘖较多且健壮的麦苗通常被认为是壮苗。分蘖还有再生作用,当主茎和分蘖遇到不良条件而死亡之时,即使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水肥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的分蘖。因此生产上,应根据麦田群体状况和分蘖的消长规律,及时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以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