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1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3:04
大众对碳排放的一般印象就是它会引起全球变暖。确实,全球变暖这个说法饱受质疑,而且不够准确。在学界,一般把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概括为气候变化或是气候极端化(这涵盖了全球变暖,全球变冷,厄尔尼诺等各种不寻常的气候)。关于气候变化,最权威最全面的数据可以在IPCC每五年一次的评估报告中查阅,最新的版本是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如果对近几年的数据有所怀疑,也可以看古气候学家所测量的南极冰芯数据。这些从远古时期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冰芯显示了二氧化碳浓度和同时期气候变化的一致性。除了气候变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有海洋酸化,土壤失衡等等,在次就不赘述了。
说回碳交易,题主对它的怀疑应该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一是欧美国家鼓吹碳交易,用以遏制新兴国家发展;二是碳交易的目的在于牟取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环境保护。我对经济和*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一点粗浅的认识也许可以稍稍用以解释这两点怀疑。
关于第一点,在协定书中是有附件一缔约国(基本就是发达国家)和非附件一缔约国(发展中国家)之分的。他们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则是自愿减排。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被强制要求减排。
不过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中国在COP21中承诺了2030年左右碳排达峰的“国家自主贡献”。在COP21之前的十三五中,中国就提出了要制定强制性碳排放目标,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处于经济转型期中的中国,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热衷碳交易的国家。而减排引起的经济压力,可能是印度之类的国家所担心的。
反观欧美国家,他们的热衷程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美国是不愿做,欧洲是做不到。作为汽车上的人均碳排第一的国家,美国并不愿意承担起巨大的减排责任。甚至,在美国南部有大量的人对温室效应持怀疑态度(并不完全是科学原因,还有宗教原因。这些人同样怀疑进化论。)因为参议院的反对,美国当初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如今,美国虽然表态会在巴黎协议上签字,但谁也不能保证它会不会再一次退出。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科技发展的前沿,欧洲确实是碳交易的鼓吹者,但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EU-ETS(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就基本崩溃了,前两天还读到文章在讨论EU-ETS只是睡着了还是已经死了,要如何改革才能重振EU-ETS。
关于第二点,碳交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的目的还是如题主所说的*碳排放。并且碳交易可以更好的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固碳技术的革新。
碳交易是Ronald Coase提出的方法,用市场机制去解决环境成本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开发新能源是很贵的,素质道德不能当钱使啊。给高碳排的企业定额之后,他们要不然是花钱买新能源技术减排,要不然是买新能源企业的减排额抵消自己多排出的量。这样高排放企业不敢乱排放了,新能源企业也有开发经费了。
具体的交易机制是有很多种的,有JI以及之前提到的EU-ETS之类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易市场。还有一些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易,比如题主提到的植树造林,就可以通过REDD+(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其他林业“活动”所致排放量)机制来实现,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多种植森林来抵消他们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还有CDM(清洁发展机制),发展中国家自愿使用新能源或者提高能源效率所获得“排放减排期权”,可以卖给发达国家抵消他们的强制减排额。REDD+和CDM都是让发达国家低成本减排的机制。 虽然后两种方法让污染权变的廉价,不过从积极的角度上说,是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当地的环境。
话说回来,中国现在也基本不参与国际市场了,而是期盼用我们自己的碳交易机制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平衡国内的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让上风口的城市不用为了下风口的城市空气清洁而停滞了发展,陷入了穷困。给空气标上价格,虽然听起来可笑,但是总比把这个无价之宝当成免费资源肆意浪费要有分量的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3:04
碳排放分为可再生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碳排放两种。前者指在地球表面的各种动植物正常的碳循环,也包括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后者指从地下把几亿年前沉积下来的矿物能源开发出来,燃烧后产生的碳排放。无论具体碳排放的数值大小如何,不可再生碳排放将地下的碳元素释放出来,其积累产生的温室效应都比可再生碳排放更大,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不过,关于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作用并非公论,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最近一部《全球变暖理论的大*》的记录片在国际上走红,它就像为戈尔的《不可忽略的*》量身定做的反方辩友。它认为二氧化碳并没有那么可怕。温室气体的九成五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只占空气的万分之五??其中人类生活、工业活动排放量总和少于火山爆发的排放量,而火山爆发的排放量又少于细菌分解植物导致的排放量。它还说,这些都不是地球上每年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项目,最多的是大海,当海洋温度降低,它就融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海洋温度升高,它就排放出数量惊人的二氧化碳。
碳排放分为可再生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碳排放两种。前者指在地球表面的各种动植物正常的碳循环,也包括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后者指从地下把几亿年前沉积下来的矿物能源开发出来,燃烧后产生的碳排放。无论具体碳排放的数值大小如何,不可再生碳排放将地下的碳元素释放出来,其积累产生的温室效应都比可再生碳排放更大,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不过,关于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作用并非公论,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最近一部《全球变暖理论的大*》的记录片在国际上走红,它就像为戈尔的《不可忽略的*》量身定做的反方辩友。它认为二氧化碳并没有那么可怕。温室气体的九成五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只占空气的万分之五??其中人类生活、工业活动排放量总和少于火山爆发的排放量,而火山爆发的排放量又少于细菌分解植物导致的排放量。它还说,这些都不是地球上每年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项目,最多的是大海,当海洋温度降低,它就融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海洋温度升高,它就排放出数量惊人的二氧化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3:05
最主要直接带来了的问题是温室效应,由这个效应会引发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使全球气候变暖,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可造*类农业中心的北移,很多地方如马尔代夫会被淹没。 补充如下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
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4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2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便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