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到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22: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0:43
前天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的意志力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一个人工复合的概念?如果确实存在,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如果说一个人意志力强,就是说“他自主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能力的品质越高”。
一个人能自主确定目标,但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他意志力弱。
一个人能克服困难,但没有一个坚定目标,也实现不了目标,他意志力弱。
一个人能克服困难,能实现别人的目标,但没有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他缺乏自己的意志。
意志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志包含主观决定、执行两个方面的维度。意志的本质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它构*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
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知、情、意。
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观心理过程先是认知世界,了解事实、规律,基于事实关系,这是“认知”。然后对这些事实和规律进行评价,看看它们对自己有何价值,哪个价值高,哪个价值低,哪个价值为负,基于价值关系,这是“情感”。最后我知道了这些后,我要怎么办,基于行动关系,这是“意志”。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我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吸烟有害健康,这个观点现在是普遍共识,就算是小孩也知道。但我在小时候见到过小孩们偷拿着父亲烟盒的烟,聚在一起,跃跃欲试。显然在他们眼里,对烟的认知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他觉得吸烟会很酷,吸烟显得成熟,吸一次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在吸了一次,发现也没啥问题,慢慢发现自己有了烟瘾。
当然吸烟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有的是因为朋友带的,还有的是工作原因等等。不过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吸烟的年轻人少了,喝酒更加节制。原因在于,对于吸烟的认知改变了,以前“吸烟有害健康”更多只是口号,现在人们清楚它对身心具体的害处;其次年轻人对酷的观念改变了,有太多比吸烟更酷的事;同时健康在个人价值评价的比重更高;于是才有这种意志的转变,由于认知和评价非常牢固,于是这种意志就非常强大。
另一个例子是“学习”。有一个典型的学习的矛盾认知。
1.整体理论: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很笨。
2.渐进理论:下次再努力一点,我会做得更好。
很奇怪,这两个观点从古到今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第一种认知,把表现不好归结为笨,不管怎么努力都没用,那么他就失去了进步的希望,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折磨,最后认命。第二种认知,把表现与努力联系起来,那么就始终保有进步的可能,那么在某一次老师透漏的某个学习方法时,或者在杂志或书籍上,找到正确的练习方法,比如《刻意练习》。
认知不同,导致价值观不同,进而意志也不同。看起来结论最终和自己想的一致,但并不是两个都对,而是“自证预言”的作用,我相信的理论让我产生了对应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反过来验证了理论,循环作用,成为一个坚固的封闭圈,难以逃脱。
当然我们也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比如之前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收获的人,因为受到挫折,从而相信天生的命运,或者因为价值判断发生了转变,比如有过远大梦想,但如今只希望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就行,其意志行为必要有时转变;又或者是反过来的发展,这都是可能的。
以上的例子反应认知和情感对于意志的影响,意志活动又会给予反馈,更新认知和情感,从而改变意志。
到这里,意志是什么就很清楚了,就是基于事实认知、价值判断后,你决定并完成某件事的心理活动。而意志力就是意志的强度。
于是如何加强意志力也有了依据:你越相信你的情感,你的意志力就越强;你越是能确认你的认知正确,你就越相信你的情感。反之,如果你不能确认你的认知正确,不能相信自己的价值判断正确,你就会怀疑,意志就会被轻易的动摇。
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意志力不足的时候,想想对所要做的事的认知是否正确全面,它在我们的价值评价里是不是值得做的。这就是所谓的找到“正确的事”吧!
意志力弱一般表现为经不了*,懒惰,畏难。经不住*是短期的利益蒙蔽双眼,看不到长期。畏难,是缺乏对行动规律的认知,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很难,那是因为你“看到的目标”对你来说确实很难。你不是河马,不可能一口吃掉一个西瓜,你应该先切开,分几次吃掉它。而懒惰则是动力不足,懒于思考,懒于行动,满足于安逸闲适。但只要是人都会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动力。累(身累、心累)不是意志力弱,而是消耗的规律,意志力在这种消耗与恢复中得到强化。
最后总结,意志力就是你根据意志主动行动的综合能力。意志是一个复杂概念,包括决定过程和行动过程,它与认知、情感组成认识世界的三种基本形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认知活动循环。它可以描述所有人的行动的基本范式,也帮助个人理解并找到自己的意志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