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2 1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42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 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 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
(3)也可以写“平平安安”“天天开心”等词语。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扩展资料:
书信要用黑毛笔、或蓝色水笔、圆珠笔、钢笔写。不能用铅笔,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红笔写,这会让对方以为是绝交信。信纸要用专门信纸或稿纸。
(1)称呼、问候用语及信中语气、措词要符合写信人的身份。
(2)要考虑收信人的文化水平及经历,使收信人看得懂信。
(3)要抓住重点,力求写得充实、*、简短。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书信
中国家书的源流体例和格式书信既是散文中具有实用性质的文体,又是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
家书,是书信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许多家书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 梁代刘勰《文心雕龙·*》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
他认为书信产生于春秋时期,产生的原因则是交往频繁的需要。从物质层面上说,甲骨文时代,以龟版及牛肩胛骨为书写材料,主要内容为占卜;青铜时代,以钟鼎为材料,主要内容为纪功、纪事;春秋战国时代,以竹简、木牍以致缣帛为主要书写材料,“书介”也随之产生。
由于物质层面的*,同时为了避免麻烦,使者往往是面受辞语,书信的普及流通尚无法实现。 汉代以后,纸张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场*,它的出现真正使文字的流通得到了普及。
与此对应,书信也凭借纸张而迅速普及。家书作为书信的一种形式也普及开来。
汉、三国时代的一些家书,有不少已成为流传近2000年的名言警句,比如东汉名将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谆谆告诫他的侄子马严、马敦,让他们向龙伯高学习,不要学杜季良,“效〔龙〕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杜〕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诸葛亮的《诫子书》更是流传千载,脍炙人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画虎不成反类狗”、“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佳句,谁能想到这是汉代人在家书中告诫子侄的谆谆嘱咐呢? 家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在体例和格式上都有具体要求,在行文上因接受书信者的身份地位、长幼尊卑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讲究,在遣词用句上也有具体规定,许多讲究和规定一直延续到现在(台湾省、香港及海外华侨之中多见,而祖国内地已不多见)。由于纸张的不易保存,汉代的纸质家书笔者未曾见过,就管见所及,传世法帖之中,以二王父子的“帖”为最早,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中,多为书信短札,即与亲友的书信,因残损过多,书信的完整格式不十分清楚。
20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是西晋末西域长史李柏发出的一封信的草稿,虽然是“公函”,但我们可以从中大致推断出“家书”的格式,因为“家书”是承袭“公函”的格式而来。 从晋至唐,一直到宋代,教人们如何写公私书信的书统称之为“书仪”,一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在1900年发现的敦煌藏经洞中,就保留了几十种共100多件写本的“书仪”,更有一批唐代的“家信”抄件或原件,这些珍贵的文献,使我们对如何写“家书”,有了明确而直观的了解。 这里仅为读者举两个例子,说明在唐五代时,尊卑、上下、亲疏的关系在撰写“家书”时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淆乱。
在敦煌写本《书仪》中有一篇叫“公私平阙式”。“式”是一种法律规定,“平”指行文遇到特定的字要提行另写,称为“平出”,“阙”指行文中遇到特定的字要在此字上空两字格或一字格。
这里我们不谈公文中的平出、空格等问题,仅谈家私书札中的规定。敦煌本郑余庆《书仪》中记载,“高祖、曾祖、祖、翁婆(指父母)、外族耶娘……”等字“准式并平阙”,就是说遇到上列规定的字词要提行或在字前空两格,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墓所、茔所、望问、清誉”等规定的数十个词要“准式阙二字”,即在上述词前空二格。这种规定,后世发展到“双抬”,即不仅遇到特殊的字要提行高出其他行两个字;“单抬”,提行高出其他行一个字;“平出”,即提行另书;行文中遇到特殊字仍要上空两字或一字格。
这种影响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在家书中,受信人不同,应用轻重不等的语词,这里从略,这里仅说“家书”信封上最后一两个字的用法:若写给父母,封面最后两个字是“几前”,若父母写给儿女,封面最后一个字是“发”。
我们今天看到有人给长辈写信,在信封上写“***教授敬启”,真不知这里的“敬”字是“敬”谁,令人哭笑不得。 上例是想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因受信人和写信人的身份关系,从书信的文字、称呼及信封上的用字都有十分严格的规矩,而祖国内地多数人已不甚了了。
家书写完之后要送达受信人,在清末新式邮局出现之前,私人信件则大多是托人携带,“柳毅传书”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汉代之后的书信多用“函”,即小木盒盛。
《世说新语·任诞》中讲东晋殷羡字洪乔,由建康(今南京)出为豫章(今江西)太守,都下士人托他给豫章的亲属带信共有百余函,殷羡走到石头,将所带百余函“书”悉投水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称那些丢失别人书信者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唐代之后,多数的家书只要封起来即可,敦煌文献中即有折叠的样式。 家书作为散文的一种形式,是亲人之间互报平。
开头写:母亲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落款:你爸爸算尊长,所以落款要写,你的名字再加叩上或者,叩
再加上 年月日
2
现在人们在信的开头或电话的开头、见面打招呼都喜欢说“你好”,古文一般有几种表达形式:
一是用尊称,如“仁兄”、“尊长”“贤妹”等,称呼里已经包含“你好”。
二是根据当时当地情景打招呼,如“贵人前往何地?”“兄台别来无恙”等,也包含了“你好”。
另外,提供一些问候语:
1.敬扣金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br>
2.敬请福安。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br>
3.谨祝康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康:健康;安:平安。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br>
4.谨祝荣寿。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谨:恭敬,郑重:荣:高,长。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br>
5.恭请示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br>
6.顺扣崇祺。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交祝您吉祥如意。<br>
7.虔请崇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虔:虔诚;崇:高。意思是虔诚地祝福您幸福平安。<br>
8.敬请钧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钧(jūn):旧时一种敬辞,用于下级对上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这里引申为贵重。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平安幸福。<br>
9.恭请福安。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福:幸福;绥(suí):安好。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幸福安好。<br>
10.恭请褆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褆(tí):福。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幸福平安。<br>
11.恭请颐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颐(yí):保养。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好好保养平安幸福。<br>
12.肃叩堂安。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肃:拜;堂:堂上。本指尊长居住的地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堂上启阿母。”此指父母所居的正房,从而便因此指代父母。意思是两手作拜用头扣地祝您平安幸福。<br>
.cn/b/13118082
中文书信标准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书信要注意事项: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原发布者:861413371
大学一封家书范文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现在身体好吗,妈妈的心脏病没有再犯吧,爸爸的腿怎么样了?虽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电话就能慰藉我对你们的思念,但我还是决定写下这封家书,写下我种种的感怀。妈,我前两天刚读完了《傅雷家书》,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成了连接大洋两岸的唯一方式,每一封书信都包含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对儿子的声声叮咛和谆谆教导,饱含了无限的爱意与思念,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远在洛阳的您和爸爸也一定是这样吧,如果没有电话,您和爸爸也一定会像傅雷先生和他妻子那样一封又一封的书写吧!感谢电话,感谢它将您和爸爸浓浓的爱意如此真切的传递过来,接到电话,听到你们的声音,仿佛你们就在我身边一样从未离开过,我仍旧是那个在你们身边撒娇的小丫头,那个在你们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你们的嘱咐是我生活中的温暖,你们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你们的宽慰是我受伤的安抚,有人说家是什么?家是永远不会拒之你于门外的地方,父母是什么?父母是永远不会拒绝你的爱。爸爸,妈妈,真得好爱你们!你们是永远无条件为我的人,你们是永远为我才操碎心的人,是永远不会对我有什么要求的人,如果说真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要我爱惜身体、不要舍不得花钱、多吃点好的……爸爸妈妈,在这里我也想要同样的要求你们,你们要多吃点好的,要多休息,少操心我。妈妈,您舍不得为自己购置衣裳,每顿都要把剩菜剩饭吃完,恨不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