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2:29
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弥散性轴索损伤及胼胝体、脑干的局灶性损伤两部分: 其病变特点为胼胝体和脑干的小灶性撕裂、点状出血和梗死灶。胼胝体的小出血灶位于中线的一侧,最常见于胼胝体下部,并可向前、向后扩展,亦可累及透明膈和穹窿部。脑干的局灶性损伤常位于脑干嘴部背侧象限,即上脑干背侧部位。呈多发性小点状出血灶,有的上述病变肉眼观察时并不明显,镜检见白质轻度疏松和空泡变性。
脑内不同结构受累率为:中脑桥脑顶盖部95%;胼胝体92%;第三脑室脉络丛90%;矢状窦旁88%;海马88%;脑室周围83%;透明膈80%;侧脑室脉络丛77%;穹窿62%;扣带回61%;视丘56%;中脑桥脑基底部38%;基底节17%。
上述病变有一个发生发展过程,如伤者短时间内没有死亡、数周后白质内可见散在的小胶质细胞结节形成,及弥散性非特异性星性胶质细胞增生。存活数月至数年者,白质发生Wallerian变性,以脑干上下行束最明显,常非对称性影响到皮质髓束。神经纤维之间可见较多吞噬有髓鞘崩解后产生的脂质的泡沫细胞。脑白质体积减少而萎缩,胼胝体亦变薄,脑室系统扩大,为脑萎缩的改变。胼胝体和脑干的出血灶始呈暗红色,数周后变为棕色,颗粒状,镜下可见病灶内吞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局部脑组织坏死软
化。经过数月后,病灶内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增生,形成胶质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