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3 04: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0:21
探骊得珠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连结,引申义为跟踪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聊斋志异•狼三则》
此外的意思还有:
①缝:补缀。——缀上几针。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一》
②著作。组织文字以成篇章
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白行简《李娃传》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李长吉歌诗》
夜书细字缀语言,雨目眵昏头雪白。——韩愈《短灯檠歌》
缀文:联缀词句,作文:年少即能缀文。另有成语:缀文之士。
缀集:1.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
缀辑:亦作“缀缉”,指编辑。
笔不停缀:不停地写。
缀法(旧时小学里教导学生作文、造句的方法。连缀已读过的文字,改白话为文言,或改文言为白话,均属缀法之列)
③装饰:点缀。犹指物件边缘的装饰
纲户朱缀,刻方连些。——《楚辞》
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曹植《七启》
赤缀户也,白缀牖也。——《大戴礼记》
又如:缀映(点缀映衬);缀饰(点缀装饰)
④连结
缀,连也。——《广雅》
缀鬼谷于北辰。——《楚辞•远逝》
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缀恩(联系亲情);缀行(连接成行);缀连(组合;连属);缀接(联系);缀组(系结印绶)
点缀散布。如:天上缀满了星星
⑤词缀 [affix]。如:前缀;后缀;中缀
【同本义】
缀,合箸也。——《说文》
缀衣。——《书•立政》。传:“掌衣服。”
出缀衣于庭。——《书•顾命》
缀衣的解释:1.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 帐幄:帷帐。
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
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
为下国缀旒。——《诗•大雅•长发》
缀旒:zhuì liú 旒: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借指权贵者。
1.亦作"缀斿"。亦作"缀游"。
2.犹表率。
3.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4.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5.比喻国势垂危。
6.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又如:缀拾(采集连缀);缀纯(连缀杂彩以为缘边);缀葺(修补;缝补);缀缀(相连缀的样子)
在文言文中缀和属的意思相同,都是连缀,例如:衡少善属文(张衡小时候就善于写文章)。属文:把文字连缀在一起,意思就是写文章。
属
(属)
zhǔㄓㄨˇ
◎ 连缀,接连:~文。~和(hé)。
◎ (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 古同“嘱”,嘱咐,托付。
◎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 恰好遇到:~京师乱。
引
yǐnㄧㄣˇ
◎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 退却:~退。~避。
◎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事主要发生在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项羽灭秦军主力部队后自称西楚霸王,分封诸王,刘邦被封汉王。但是项羽并不放心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烧绝栈道以示不归之心迷惑项羽,又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三十六计之一),大败楚军,建立楚汉之争的坚实基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事主要集中在“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一段。此事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如下: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
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
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
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
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
广不听,臧荼攻杀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
封梅鋗十万户。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
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项羽怨田荣,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荣怒,因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楚令萧公角击彭越,彭越大破之。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请兵击张耳。
齐予陈馀兵,击破常山王张耳,张耳亡归汉。迎赵王歇於代,复立为赵王。
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项羽大怒,北击齐。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於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
令故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兵。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
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於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
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
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虏雍王弟章平。
大赦罪人。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
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
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是时项王北击齐,田荣与战城阳。
田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齐皆降楚。
楚因焚烧其城郭,系虏其子女。齐人叛之。
田荣弟横立荣子广为齐王,齐王反楚城阳。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
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乃取汉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军中以为质。当是时,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
塞王欣亡入楚。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
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
使谒者随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
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
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
更名废丘为槐里。於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
兴关内卒乘塞。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胜,与随何间行归汉。
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译文】 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
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项羽派人回去向怀王报告并请示。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
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
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轻易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文释,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我们的教科书中,每篇文言课文后面都有这方便的练习题,这是帮助我们作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千万不可忽视。词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
“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 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 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
相当。
正文: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1.瑕:错误
2.暇日:空闲的时候
3.曝:晾晒
3.输租氓:缴租的老农
4.窃:偷偷地
5.故:原因
6.乃:却
7.方:正在
8.膂(lv,三声)力:有力气
9.类:像
10.叹服:感叹佩服
马正惠曾经珍藏着戴嵩的《斗牛图》,趁空闲的日子把画展开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有一个交租的老农看见后
偷着笑。马正惠觉得很疑惑,问他笑的原因。(老农)回答说:“老农我虽然不懂得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