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案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1:21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你能得到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请专业会计师作分析,还要和同行业作比较才能看出一家公司在同行业同地域盈利能力的高低,这一般属于财务分析的范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1:21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1)
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2)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
1.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宏观*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2.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社会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影响,并由于得到*及其金融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分析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3.在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
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郭大伟,《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3期
2.陈红权,《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学术天地,2005年第4期
3.简东平,《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改进的思考》,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l0月
4.王彤,《对财务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设置有关问题的探讨》,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