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6:23
王昶是太原晋阳人。少年时与同郡的王凌在当地很有名气。王凌年纪大点,王昶把他当兄长看待。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前,王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曹丕即位以后,王昶升任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当时洛阳树木成林,王昶以他的勤劳为百姓做了表率,开垦了很多荒地。后任兖州刺史。魏明帝曹叡即位,加封扬烈将军,赐关内侯爵。
王昶虽然在外地作官,可一心关心朝廷*。他认为曹魏很多弊端承秦汉而来,法制苛刻而又琐碎,很少修改国家大典以正先王的风范。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希望*开明,国家强盛,是不可能的。于是撰著《治论》,依照古代制度,取其可供今天借鉴的有关条项,写了二十多篇。又著《兵书》十几篇,探讨奇正交用的战术,青龙年间上奏朝廷。 王昶为兄弟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都依据谦虚和诚实,用以显示他的志趣。所以他兄弟的孩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自己的孩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又写信劝戒他们说:“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出入乡里朝廷一定要慰问老人,议论时不要贬低别人,作官时要尽忠尽节,用人交友一定要诚实,处世一定不要骄傲贪淫。贫贱时万不可自暴自弃,进与退要想到是否合适,凡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公元236年(青龙四年),魏明帝下诏求贤,卿校以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懿举王昶应选。正始年中,王昶在徐州任职,被封为武观亭侯,迁升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王昶认为,国家总会有人,但是战争未必总是胜利,地势险峻是不变的,但是守备之势头不能长久不变。而今屯兵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营分散驻屯,船在宣池,有紧急情况,都来不及调动。于是上表请求把当地*所在地迁到新野,在二州内练习水兵,开垦农田,积蓄粮食。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毌丘俭、文钦起兵,王昶率兵抵抗有功,赐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和关内侯。他被晋升为骠骑将军。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诸葛诞举兵,王昶占据夹石,*近江陵,牵制着施绩、全熙,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诸葛诞被杀后,朝廷下诏说:“从前孙膑辅佐赵国,直*大梁。西部兵力大举前进,也形成了东征的趋势。”为王昶增邑千户,加上以前所封,共四千七百户,又升至司空,照旧持符节,都督诸军。
公元259年(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谥号穆侯。他的儿子王浑继承爵位,咸熙年中任越骑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