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失恋属于PDST。6个月后发生的属于PTSD的恢复期内,在这个时间段,受害者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障碍,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在PTSD之后,心理学的干预是必须的。
早期的心理学干预是通过催眠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与社会中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一起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
扩展资料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起始时间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吧,不过创伤事件持续时间越长,病越严重。临床表现:
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感情麻木,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甚至自杀。
3、警觉性增高,易受惊吓、易激惹、以暴怒发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并不能把失恋归属于PDST,失恋只是让人感觉到很伤心,那些都是感觉上的,并没有在身体上提现任何可外见的创伤,这并不符合PDST的定义以及特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临床表现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但儿童与*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5、儿童PTSD的症状特征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扩展资料
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并不能把失恋归属于PDST,失恋只是让人感觉到很伤心,那些都是感觉上的,并没有在身体上提现任何可外见的创伤,这并不符合PDST的定义以及特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扩展资料:
依据DSM-Ⅳ-TR,PTSD的诊断标准如下:
1、标准A
该个体曾经暴露于同时具备以下两点的创伤性事件:
①A1 此人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
②A2 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注意:在儿童,可能表现为混乱或激惹性的行为。
2、标准B
创伤性事件在如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性地重新体验:
①B1反复,插入性的对事件的苦恼记忆,包括图像、想法或者感知。注意:在年幼儿童,重复性的游戏中可以出现创伤事件的某些主题或者方面。
②B2 反复的有关事件的苦恼的梦。注意:在儿童,可能出现令人惊恐的梦,但是没有可辨识的内容。
③B3 表现得或感觉到好像创伤性事件重现了(包括再体验创伤经历、错觉、幻觉、分离性闪回事件,包括发生在清醒或中毒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失恋属于PDST。6个月后发生的属于PTSD的恢复期内,在这个时间段,受害者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障碍,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在PTSD之后,心理学的干预是必须的。
早期的心理学干预是通过催眠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与社会中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一起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
扩展资料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起始时间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吧,不过创伤事件持续时间越长,病越严重。临床表现:
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感情麻木,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甚至自杀。
3、警觉性增高,易受惊吓、易激惹、以暴怒发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并不能把失恋归属于PDST,失恋只是让人感觉到很伤心,那些都是感觉上的,并没有在身体上提现任何可外见的创伤,这并不符合PDST的定义以及特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临床表现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但儿童与*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5、儿童PTSD的症状特征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扩展资料
应激障碍自我调节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1
并不能把失恋归属于PDST,失恋只是让人感觉到很伤心,那些都是感觉上的,并没有在身体上提现任何可外见的创伤,这并不符合PDST的定义以及特征。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扩展资料:
依据DSM-Ⅳ-TR,PTSD的诊断标准如下:
1、标准A
该个体曾经暴露于同时具备以下两点的创伤性事件:
①A1 此人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
②A2 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注意:在儿童,可能表现为混乱或激惹性的行为。
2、标准B
创伤性事件在如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性地重新体验:
①B1反复,插入性的对事件的苦恼记忆,包括图像、想法或者感知。注意:在年幼儿童,重复性的游戏中可以出现创伤事件的某些主题或者方面。
②B2 反复的有关事件的苦恼的梦。注意:在儿童,可能出现令人惊恐的梦,但是没有可辨识的内容。
③B3 表现得或感觉到好像创伤性事件重现了(包括再体验创伤经历、错觉、幻觉、分离性闪回事件,包括发生在清醒或中毒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伤后应激障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2
6个月后发生的应该是属于PTSD的恢复期内,在这个时间段,受害者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障碍,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在PTSD之后,心理学的干预是必须的。早期的心理学干预是通过催眠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与社会中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一起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7:32
6个月后发生的应该是属于PTSD的恢复期内,在这个时间段,受害者才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障碍,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 在PTSD之后,心理学的干预是必须的。早期的心理学干预是通过催眠来解除心理障碍,到后来,发现让受害者与社会中健康人一起工作,或者让PTSD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受害者一起共处,对缓解症状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