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1 13: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8:37
恃 shì (形声。
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rely on] 恃,赖也。
——抄《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袭?——《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
——《离*》。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
——《战国策·赵策》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节选自【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
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诗 己亥杂诗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物有死生或终始,尽管它能终而又始(“终则有始”),甚至其终即是其始(“终则始”),终究因此是不堪执着的(“不恃其成”)。
基本字义1. 依赖,仗着:仗~。有~无恐。
~才傲物。详细字义〈动〉1. (形声。
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2. 同本义 [rely on]恃,赖也。
——《说文》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吾以兰为可恃兮。
——《离*》。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老妇恃辇而行。
——《战国策·赵策》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4. 持;矜持 [support]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
——《吕氏春秋》〈名〉1.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mother]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文言文翻译六法
文言文翻译应力求做到准确、流畅,因此,文言文翻译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译法。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语序进行直接翻译。如:了然(完全)无声。
二是意译法。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词句的意思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此句运用了“互文”修辞,译时必须将上下文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结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是增补法。此法适用于文方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如:人不知(我)而(我)不愠(人)。这样增补,语意通顺了。
四是语序移位法。由于文言倒装句的记号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子何恃而往?译时,应将动词“恃”移到宾语“何”的前面。
五是原词保留法。象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年号、帝名、朝代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如: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句中的“庆历”(年号)、“毕升”(人名)是专用名词,译时可直接保留在原句中。
六是删除法。有些文言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思,译时可删除。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中虚词“也”可删去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