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1 1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08:42
排架是博物馆库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藏品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一。多年来,各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的实践一步步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找到了一些适合本馆或本单位性质与藏品要求的排架方法,为博物馆库房藏品的科学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方法有何利弊,适合什么样的藏品结构,笔者根据对藏品管理的了解以及自身工作的经验对此做一个粗浅的分析,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排架在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由于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藏品保管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藏品的寿命,也直接关系着藏品在各项陈列中的使用。一件文物征集进馆后,一旦通过拣选、鉴定后决定入藏就要登记入账,成为国家的文化财产,从这时起它就不是一件普通意义上的文物而上升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它的保护与管理就要纳入库房规范管理的正常轨道,因此,每一件文物入藏后都必须给它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存放位置,这个工作就是排架。
排架实际上就是对入藏的文物进行排列定位。看似简单的一项排序工作,其实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科学的排架不仅是一个博物馆藏品库房规范管理的基础,也是藏品长期安全存放的有效保证。因此,科学排架作为库房管理的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做到对藏品的规范管理、妥善保藏、方便提用、利于清点等。
二、科学排架所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博物馆藏品排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物品排架,它不是简单的为了存储周转入库摆放,而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又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没有这些必备的条件很难达到排架科学。
首先,藏品排架要有固定的库房与专用的柜架。固定的库房、专用的柜架是藏品排架必备的基础,是藏品科学管理、长期存放的安全保证。按照《博物馆藏品藏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博物馆不仅要有固定的库房,而且库房还要“专用”,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安全条件,具备适合藏品长期存放的环境。另一方面,库房还应该配有专用的藏品柜架。柜架是博物馆库房不可缺少的必要设备,是藏品排架的物质保证。任何一个博物馆的藏品库房都不可能将所收藏的文物平面摊开摆放,必须有适合各类藏品长期放置的专用柜架,藏品的科学排架才有实现可能。
其次,科学分类是藏品排架的前提。排架的科学性是建立在按质地分类管理基础之上的,没有科学的分类就没有合理的入藏,没有合理的入藏就没有科学的排架,就谈不上为藏品提供适宜长期存放的最佳环境,藏品的安全也就无法保障,当然,也更谈不上对藏品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也就无法达到并实现对藏品“保管妥善、提用方便”的目的。《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中也明确指出:“只有按类进行科学排架,才能保证藏品保管妥善,才能使藏品利用方便,才能达到管理有序,查用方面的目的”,因此,科学分类是库房藏品排架的前提条件。
再次,科学合理规划是藏品排架顺利实施的保障。一个博物馆不论是搬迁新的库房还是在原有库房的基础上重新实施排架,都需要进行前期的合理规划。规划包括整体布局与具体安排两个方面:整体布局要与库房建筑相吻合。这中间不仅要考虑到本馆各类藏品数量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每个库房建筑面积的大小、空间高低、安防和消防设施的配备与位置、库房的楼层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具体安排则应考虑到每一个库房所存放的藏品质地类别、所用的柜或架的摆放方式、柜架的编号与排列顺序等问题。其实,有许多的细节处理在实施排架前需要我们认真考虑,想的越多,考虑的越细越全面遗憾越少。排架工作一旦完成,才发现问题再去调整,那就不仅仅是浪费时间与人力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文物移动的安全问题等。
三、几种常见的排架方法与利弊
1、以顺序为主线的排架方法
这种排架方法就是俗称的大排号排架法。所谓大排号就是根据一件藏品入藏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先入藏的在前,后入藏的依次向后排列。这种排架方法分两种情况:一是将所有的藏品统一大排号;另一种是在藏品科学分类的前提下进行同一种质地藏品的大排号。大排号排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清点、核对,也是藏品排架中最简单的一种。它不需要考虑后续藏品的入藏情况,只要是后面有空闲的位置就可以,简便易行。这种排架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一部分刚刚起步的博物馆最初藏品量很小的情况下或至今藏品不多、条件有限的文物收藏单位(如:市县级文管所等)所常见的排架方法。
了解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人都知道,不分质地的藏品大排号是不科学的,它仅能作为暂时的、短期的、用于某种途径的临时藏品集中情况下的排架。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或一个拥有多种质地藏品的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种不按时代、不分类别、不辨质地、不讲功用、不看形状大小的大排号排架方法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各种质地混杂存放,对藏品的长期保存只能是有害而无益,它与今天博物馆库房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更是无法相匹配的'。但是,大排号的排架方法则对于按质地分类分库前提下的数量少的藏品类别存放排架还可以,如:笔者所在的单位其铁质类藏品数量仅百余件,质地一致,存放条件相同,且活动量小,按照大排号的方法处理基本适用。
2、以时代为主线的排架方法
顾名思义这种排架方法就是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为主,辅以功用、器形等的排架方法。排架时原始社会在前,依次为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等。原始社会时间段中又按照考古文化期的先后依次排列,从距今8000年的裴里岗文化开始,随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代、西汉、东汉、三国等一直向后排列。在同一个时代里,再按照器形归类排列,如陶器类藏品;也有以时代为主线,辅以地域、窑口的排架方法,如瓷器类藏品;还有以时代为主线,辅以国别、文字的排架方法,它主要用于先秦货币类藏品等。
这种排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时代脉络清晰,同质地、同时期器物组合明确,便于对藏品的横向研究,也便于藏品的管理与提用。但是,这种排架方法需要根据藏品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时期、甚至每种器形的后面都要事前预留一定的空间,供以后新入馆的藏品使用。这种提前的预留空间需要多大?则是一个很难估计的未知数。因此,一旦预留空间使用完毕,保管员将面临着从缺少空间的地方起,依次向后移动的艰巨任务。这是以时代为主线的藏品排架法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其弊端所在。
3、以器形为主线的排架方法
作为一般历史或综合类博物馆,其收藏品中有很大部分是立体的器物。在严格质地分类的前提之下,按照器形进行排架也是多数博物馆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其实,说它是“以器形为主线的排架方法”并不确切,因为在考虑器形前还有一个功用的辅线在里面。如铜器类藏品的排架,首先考虑的是功用,食器、酒器、盥洗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生活用具等等。食器中又以烹饪器在前,鼎、鬲、甗等依次排列;盛食器随后,簋、簠、豆等。鼎的排架是从商代早期始,紧接着是中、晚期,西周、春秋、战国等。各个时代不仅按照早晚的先后,还应考虑到同一个国别或同一个墓地的同类型器物集中在一起(如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小国林立。近些年来,郑、楚、黄等国青铜器不断发现与出土,使这种按器形兼顾国别的排架成为可能)。这种排架方法是建立在对藏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基础之上的,不仅方便了我们纵向的观察与了解某种器形在不同时期的发生、发展、变化轨迹,而且对于更深一步的开展研究提供了方便。
当然,与以时代为主线进行排架的方法一样,这种排架的方法也存在着预留空间的问题。但比以时代为主线排架方法稍好一些的是,一旦后面的预留空间不够使用时,可以将某一种数量少的器形整体提出来另行排架,而给前面的器形腾出空间。从笔者管理的库房情况看,其近10年前的预留空间现在仍然够用,这也意味着一个博物馆10年间藏品补充的速度是极为有限的。
4、以姓氏笔画为主线的排架方法
博物馆的藏品千差万别,种类不同所选择的排架方法也不一样。以作者姓名的姓氏笔画为主线的排架方法多使用于书法、绘画类藏品。这些类别的藏品多数是纸质、纤维类质地,保存条件要求近似,保管方法大体相同。从我国博物馆对古书法、绘画收藏的情况看,除国博、故宫、上博、辽博等几个大型博物馆有时代较早的藏品外,一般博物馆的书画类藏品多为明清及以后的作品。按照作者的姓氏笔画排架,将一个作者的作品相对集中在一起,也方便了对作者及作品的了解与研究,不失为一种既方便又快捷的排架方法。
此外,还有的博物馆藏品排架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辅以级别、时代、地域(窑口或作者)、器形等原则来进行的。而不同的专业博物馆都有根据本馆藏品情况量身自制的排架方法。如:地质类博物馆、自然类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纪念馆等。
对于仅有一间库房或很小面积库房的小型博物馆与文物收藏单位来说,如果将大的房间隔断为小的空间最好,给小环境添置为数不多的设备,调节出一个适合对温湿度要求相对较高的藏品存放环境,存放一部分藏品,以实现分库分类排架收藏的目的。对于无法进行隔断房间的库房,添置几个带透明窗的密封式的藏品柜,在窗口放置温湿度仪,根据密封柜内的情况适当使用吸湿剂或加湿器来调节小环境,存放那些比较娇嫩的藏品,以期达到分类排架入柜的相对科学管理的目的。
四、藏品排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施排架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
每个库房都应当做到柜架排列得当,间距合适;柜架结构结实、摆放稳固;柜架编号有序,清晰明确。同时,还要考虑到柜架所存放藏品的质地问题,对于光滑易碎的藏品(玉器、玻璃器等)排架前应铺垫麻布、毡垫等进行防滑处理;易折、易碎的藏品(旗帜、服饰、纸品等)排架前应事先准备好卷筒、网板或支架等辅助品。前期准备工作琐碎复杂,但却是后期顺利实施的可靠保证。
2、排架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多年来,各馆都颁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中就专列出了“藏品分类排架操作规程”,河南博物院也颁布有《藏品安全操作规定》,尤其是作为文物管理行政机构的河南省文物管理局2006年9月也专门下发文件,颁布了《河南省文物藏品保管员岗位规范》,这些规定、规程与规范无一列外的都将藏品排架作为重点,并明确指出:藏品排架要本着上轻下重、上小下大、前低后高、高卧矮立的原则进行。对于易折、易碎的藏品尽量平放,严禁叠压。对于特殊器形应特殊对待,如:特大、特重的专柜存放或专门存放,特小、易损的装盒入匣存放等。
3、后续工作任重道远
排架工作完成之后,每件藏品的方位应当尽早编制方位卡、或回注到藏品分类卡(分类帐)上,也可以绘制方位图、制作序号索引册等,对于实行计算机藏品管理的博物馆或文物收藏单位,应根据其软件设计程序的要求将藏品方位信息录入计算机,以便检索。由此可见,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只要达到按图索骥迅速找到存放藏品的位置就可以。但是,这仅仅是排架工作所走出的第一步,完成了现阶段的藏品位置的排列。还应当强调的是,随着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的积极开展,新的文物将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汇集入馆,藏品的排架工作也会有始无终地延续进行。另一方面,保藏文物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提取退还工作没有止境,科学规范的库房管理方式要求我们每个库房保管员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藏品提退,提取不仅要符合制度规定,时间、去向要在原标有方位的账、册、图、卡与计算机上注明;藏品退还回库时也应尽快归位,不能长时间另存乱放。坚持每一次科学规范的操作,就是为下一次方便快捷的清点、使用提供可靠的保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为此也逐步加大了对博物馆建设的投入,新的大型博物馆奠基或竣工、中小型博物馆改造、藏品库房重建的消息不断从各种媒体传来,使我们每一个博物馆人无不为之欢欣。当一座博物馆建成或库房改造结束,藏品重新回迁入藏时,愿大家都能按照本馆的实际情况,科学排架、规范管理,为藏品营造一个适宜长期安全存放的环境,最大限度延长藏品寿命,同时,也使库房工作有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