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如何成为成功之母—萃取经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1 14: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23:30
标题:失败如何成为成功之母——萃取经验
来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
有个段子说:失败之后,鼓励自己,别担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下一次一定会成功,然后静静等着成功的母亲独自生出来。
第二个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当他正在创作《命运》交响乐。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破解的问题,再加上双耳失聪,更是雪上加霜。贝多芬失败了许多次,最后才弹奏出这首曲子。演奏结束时,观众们为他鼓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为什么有的人会坐等成功?缺少的是什么?
为什么贝多芬能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在成功的路上降低失败的次数?
是每一次失败吸取经验以后都会成功吗?
答案,不一定,可能下次还会失败,但至少排除一个影响成功的因素,提供了一个总结以后,下一次可以努力的方向。
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为案例。
A1:
2019.8.17自己做了一场游戏力的讲座,这个讲座的投入与自己的预期值相差很大,满分是5分的话,只会给自己打2分,当时听到赵周老师说把厚书讲薄的时候,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做这个讲座,但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中萃取经验,第二次学习。
目标(观察与反思)
-最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因为自己当时对于体验游戏这一块,印象非常深刻,能从这个游戏中体验到,不推,轻推,重推三种不一样的方式,孩子是什么感受?父母是什么感受?
-最初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希望家长对于面对压力这一部分内容,从体验游戏中对此三种方式有思考自己的育儿方式,以及知道面对压力时,如何和孩子使用轻推方式。
-实际目标达成的情况如何?
没有引起大家的思考,还会有一种跟以前的方式差不多
事实(观察与反思)
家长并不太愿意去体验这个游戏,会感受到被Push的感觉,因为是要体验三次,家长会觉得每次都要上来,很疲倦,每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的,有的家长是外向的,有的是内向的,有的是高冷的,游戏中有演的成分,就不是说所有人都愿意,或者喜欢自己去演。
在做游戏之前没有做角色的铺垫,没有做why的部分,大家为什么要花时间上来玩这个游戏。
对比(归纳)
-有哪些不足?
想传递的内容太多,多就会不深
讲座前做一些关于游戏的调查,比如孩子年龄段,为什么参加这个讲座,你想获得什么?
-有哪些亮点?
家长玩气球时候很开心🥳,游戏的穿插
加入意见箱
除了ppt用了一些卡纸将知识点视觉化
拍合影用了一种好玩的方式
-不足
游戏可以提前玩,加强家长的联结,以及放松
更多来源于家长自己提出的案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过程中观察家长反应,我只思考了家长体验这个游戏,会有什么收获,没有准备planB,不想体验怎么办?没有思考收获怎么办?根本不感兴趣怎么办?
一定要从另外一种有异议的声音中思考Plan B
原因(概念化)
做讲座,跟家长分享,以及跟伙伴分享,先去了解对方的问题是什么?需求是什么?她有做过哪些方式去解决?了解她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给予对方想要的,而不是给对方我想给的。
如果对方不知道自己需求是什么,先去倾听,询问,是这样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你需要的是什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等等。
I:
当我们在某一个领域久了,或者在某一件事情上,某一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当有人过来咨询的时候,会以本能的反映给到对方建议,因为想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给建议,是因为对方会问,“我遇到一个问题,怎么办呀?”
问的是How,所以我们会回答应该这样做,需要的不是立马给建议,而是先了解why为什么这个问题会产生?
A2:
1:先倾听,听对方说
2:Why,通过提问,询问对方尝试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想的?
3:根据对方需求:再说自己的想法,问问对方地建议?觉得这样怎么样?“你看这样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这样的角度去看,你的感觉是什么?”
4:不确定对方需求的时候,采取直接问“你需要一些建议吗?”
5.作为善意提醒,你真的看到对方身上你觉得很重要的问题,那么就思考,如何让对方觉得这个对他来说也很重要
回到之前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缺少会不会是方法,只有口号,没不知道如何萃取经验。
第二个,贝多芬成功是因为他从失败中萃取经验,然后再行动,失败了,再萃取经验,再尝试,萃取经验,变成经验值,直到成功。
这四步萃取经验的方法,让我从一个失败的讲座中,不仅萃取讲座的经验,还萃取了一类事情的经验值。点到面的思考,会让你不断的向成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