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0 00: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3:31
语文—— 基础题5道,(选择题) 基础默写题: 1.考了整首《登飞来峰》(挖了三个空)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PS:好像就没有了,不记得挖的是哪个空 反正考的就是这几句. 课内古文:他印的题是《鱼我所欲也》. 问题1:不记得题目了 反正答案是舍生取义. 2.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问:所学的课文XX中庄子与孟子的形象大不相同,请概括说说两者形象上的不同之处. 课外文: 1.议论文(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考议论文,大概明年也是) 2.文学作品(也就是散文,每年都固定要考的) 作文: 想起了____________ 我能想起来的语文题目就这么多 不过我们考的也差不了多少。
文言文阅读 9.①通“避”,躲避。
②如果,假使。③有什么益处。
④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每空0.5分) 10.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提出,以“鱼”和“熊掌”喻“生”和“义”,通过这一生活常理,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说明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1分)好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被人接受。(1分) 11.说明人人皆有本心,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但有人经不起*,见利忘义,丧失本心,只有敢于坚定正义的人才是贤者。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2分) 12.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生死,考验一个人的品质,面对侮辱性的施舍,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说明人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论证义重于生。(2分) 13.文天祥,夏明翰,谭嗣同,朱自清等人的例子,言之合理即可。
(2分)。
例题2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 辟: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1、“是心”,即渴求生命、厌恶死亡之心2、即前文中说到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即对于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3、这句话是说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更加论证了文章的论点.4、使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5、“生,亦我所欲也”与“舍生而取义者也”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贤者和普通人作对比6、舍生而取义。
文言文阅读9。
①通“避”,躲避。②如果,假使。
③有什么益处。④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每空0。5分)10。
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提出,以“鱼”和“熊掌”喻“生”和“义”,通过这一生活常理,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说明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1分)好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被人接受。
(1分)11。说明人人皆有本心,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但有人经不起*,见利忘义,丧失本心,只有敢于坚定正义的人才是贤者。 激励众人,崇尚道义。
(2分)12。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生死,考验一个人的品质,面对侮辱性的施舍,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说明人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论证义重于生。
(2分)13。 文天祥,夏明翰,谭嗣同,朱自清等人的例子,言之合理即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