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杨慧军现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9 14: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5:59
杨慧军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了,生活在和平幸福环境中的人们,也许都听说过战争,但真正了解战场生活的,可能并不多。我是战争的亲历者,1984年,我随部参加了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闻过硝烟的味道,看过血腥的场景,掩埋过牺牲的战友。我觉得,当我们享受和平安逸的生活时,仍然要居安思危,时时警钟常鸣。
我参加作战的老山地区,方圆十几公里的山脉,从老山主峰,几条山腿向越南境内延伸过去,成“鸡爪”形,平均坡度不小于三十度,山腿两边的峡谷深不见底有些地方都是垂直的峭壁。战前,老山地区是原始森林,植被茂密,热带雨林,景色秀丽。因为处于热带雨林地区,群山终日笼罩在云雾之中,很多天难见一次太阳,所以湿度相当大。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山战士的衣、食、住、行,有多苦、有多难,大家可想而知。
先讲穿衣,因为随时要准备战斗,所以战士们昼夜都不能*服。我们合肥这里湿了衣物很快就晒干了,老山战士的衣服怎么晒都是湿的,拿下来一拧都可以挤出水来,天天穿湿衣服可不是滋味啊!
再说伙食,那时候,我军的后勤保障已经相当好了,全国支援前线,物资是十分充沛。可是,要运到前沿阵地却不容易,徒手翻越老山要三、四个小时,再背上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物资,军工一天最多往返一趟,新鲜蔬菜、水果运到前沿几乎烂光了。前沿战士主要靠罐装食品充饥。偶尔吃一下感觉味道很好,长期吃就受不了了。例如压缩饼干、薄薄的两块、体积很小,几口就吃完了,到肚子里却吃不消了,肚子胀得难受。虽说多雨、潮湿,可吃水十分困难,全靠军工背,一个战士每天只有一茶缸水喝,刷牙、洗脸靠雨水,洗澡就别提了,前线战士几个月不洗澡是很正常的,不少官兵普遍“烂裆”,光着*拿着*。

“住”的条件就更艰苦了,前线官兵每人都有“猫耳洞”,营、团指挥所是用“I”字钢和枕木搭建,上面压上十几层沙袋。“猫耳洞”长1.5米、宽0.8米,高1米,在岩石上掏出来,遇到沙土层还必须加上“波纹钢”,防止塌方。人在里面是站不起来,躺不直身,连胳膊都无法伸展。这里被我们老山号称之为“动物世界”,猴子、蟒蛇随处可见,而更多则是老鼠和绳蚊虫。一个排的防御阵地上,老鼠少说也有一个团,战士们从被子这头钻进去,老鼠就从被子另一头跳出来,很多战士被老鼠咬伤。再说蝇蚊,为什么叫它蝇蚊呢?因为它长得像苍蝇,只是比苍蝇小很多倍,可它比蚊子厉害多了,咬到哪,那就是一个血口子,而且还淌黄水。没有哪一个战士身上的皮肤是好的,完整的。老鼠跑、炮弹震,沙土直往战士身上掉,这就是前线战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后说说“行”,大家都是两条腿走路,可老山战士走路必须要靠三条腿,“老山棍”就是前线战士的第三条腿。因为山高、坡陡、崎岖、泥泞,更严重的是老山遍地地雷:58式、72式压发雷,还有跳雷,定向雷,直接威胁着战士的生命,不用“老山棍”一不小心就有滚进雷区的危险。所以,老山的战士们都牢记一句话:没有人走过的路不要走,没有脚印的地方不要踩。为什么这么多地雷呢?因为老山地区反复争夺,敌我双方都布了很多地雷。
战场生活是艰苦的,然而,战斗更是无比残酷。
我军的战士平均年龄20岁,我那年22岁,军校刚毕业不久,担任排长职务。平时看不出来,战时战士们太可爱了。1984年,杭州等沿海城市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到处是流行音乐,战士们是拎着四喇叭录音机上前线的,而云南边陲,县广播站还播放着《杜鹃山》等样板戏。边民们戏称我们是“洋兵打洋仗,可别出洋像”。就是这样一群娃娃兵,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
开辟通路的时候,六班战士陈家军,江苏连云港人,一只脚被炸掉了,在后运抢救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脚能接上,就把炸断的脚装在挂包里,放在担架上一起抬下去。谁知,为了保住他的命,不仅脚不能接上,腿还高位截肢了,至今想起那个场景我都禁不住掉眼泪。

在398炮兵阵地,我亲眼目睹了两名战士牺牲经过。早晨,两名侦察兵刚刚完成潜伏任务返回,已经快到安全地带了,却被越军发现了,一阵炮火打过来,等硝烟散去,两名战士也不见了,一颗心脏落在公路上,老鹰在天上盘旋,我让战士去抢回来,不能让老鹰吃了,可新战士害怕,我就说,你去挖个坑,我去把心脏捧回来,掩埋掉。那时,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战场,不知道恐惧,只知道保护战友,消灭敌军。战后,我们给每位烈士家都送去了骨灰盒,骨灰盒里盛放的并不一定是自己亲人的骨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一定是烈士的骨灰。
战士们真伟大,个个是英雄。上海奉贤籍战士杨坤明虎口被震裂了,淮北籍战士江维广双眼被冲击波灼得红肿,充满血丝、什么也看不清,可他们就是不愿意下阵地,不能直接战斗了,帮我们压子弹也要留在阵地上。霍邱籍战士陈东军,右臂被弹片打伤了,简单包扎一下,左手拿*照样冲锋,轻伤不下火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硝烟散去,战争已过,我们这些参战老兵,洗却征尘,投入到和平建设之中。可是,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战斗岁月,无法忘记伤残和英勇牺牲的战友,在多年来的无数个梦中,与牺牲的战友们举杯同庆。是啊,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从党的创立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井冈山到延安,从西柏坡到首都北京,从打过长江去到解放全中国,从抗美援朝到保卫珍宝岛,无数*先烈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有的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与这些*先烈比起来,我虽然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可我已得到了很多很多,没有理由不珍惜当下,珍惜岗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6:00
现在安徽省**工作。
杨慧军 “尖刀七连”原三排长,安徽合肥人,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陆军学院。1984年7月,参加前线作战时担任连队突击排排长,在攻打968高地中,他冲锋陷阵,率先垂范,机智果敢,灵活指挥,集中兵力,以智取胜,为攻下968高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巩固战果时连续打退敌*小规模7次反扑,歼敌45人,伤敌43人,全排无一人阵亡。1985年5月被共青团*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现在安徽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