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9 23: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3:21
2002年,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出土的103件文物,揭开了小邾国神秘的面纱。专家经过两年的考证后初步确认,位于山亭区东江村的东江遗址,就是始建于约3000年前的诸侯国小邾国的墓葬区所在,从而也就确定了小邾国的都城所在地山亭东江村。小邾国的墓葬区所在虽在东江村,明清各版《滕县志》皆记载此为"靴头城"。此地古遗迹众多,土地表面有很多砖瓦碎砾,加之此地有建设国都的条件。而在古时候,国君有把墓葬埋葬在都城内的习惯,从而也就确立了山亭区山城*事处东江村这个地方就是小邾国都城所在地。
考古确认天下颜姓源于春秋小邾国,小邾国贵族墓葬发掘之后,不仅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颜姓人士也纷纷前来枣庄认祖。
以倪立国 后名小邾
春秋时期,邾武公夷父颜有功于周王朝,周王封他的庶子友来 ,在商代子姓方国(诸侯国)的废墟上立国,国号仍叫倪国,友的子孙三代一直居 城为国君。到友的曾孙 犁来*国君时,始东迁四十周里建城立国(今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城初名犁来城、倪犁城,其后也被呼为倪城。公元前653年,倪犁来始得周王之命晋封"子"爵。倪犁来晋爵后,与位于今邹城境内邾国爵位相同,而且是同宗之国,为表示自己的国家由同宗邾国分立而建,国号又有区分,倪犁来更改国号,把倪国更名为小邾国。自友到 犁来,四代国君才始称小邾子,倪犁来城也开始俗称为小邾城。由于战争的原因,小邾国史--《小邾春秋》失传,《滕县志·小邾世家》一文是依据《春秋》、《左传》、《公羊传》及战国以后的诸史书集纂而成,且标明倪城的地理位置,同时还吸纳了鲁国《陋巷志》的内容。千百年来,史学界、地方志学界对这段历史多有争议,甚至否定枣庄境内的小邾国及国君友其人。为此,清道光《滕县志》专载了在倪犁城出土的《马珍墓志》为佐证。小邾国自友到他的曾孙 犁来,倪犁来之孙小邾穆公,穆公之孙惠公,惠公在位时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惠公以下六世被楚国所灭。这期间,小邾国共袭传十四代国君,灭国时约在公元前325年以后。
小邾曾一度复国,不久又被鲁国所灭亡。邾古称邾娄,小邾古称小邾娄,鲁穆公在位时(公元前372--前289年),依据"邾娄"的合音拼为"邹",始改邾为"邹",改邾绎山为"峄山"(见《汉书》),
友立国的 城此后也呼为"土城",才真正从*上和名义上灭亡了"二邾"。秦代在这里置县,汉高祖时分小邾为蕃(滕)县、薛(薛城)县,不久合并更名昌虑县,王莽时昌虑县又更名承县,小邾国终被淹没在名目繁多的郡县制里,最终才从历史版图上消失。
邾分三国
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諡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回响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諡号邾武公。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到公元前517年,滥国大夫黑肱弃滥奔鲁时,滥国国势开始衰微,
其后被灭亡。当初,夷父颜娶盈姓女生盱及夏父,盱又名侉。夏父即位后,侉迁 ,在 城北建庄园名侉庄,故址在今滕州市区东北二里,滕(州)平(邑)公路北侧一里,其后战乱人去园空,他姓氏迁来定居,至今仍名侉庄。夷父颜蒙冤,友悲痛至极,遂以父字为氏始称颜友,倪城成为颜氏的发祥地。友的七世孙、小邾穆公的公子 甲在宋国为大夫,华向之乱后奔郑国,其后子孙以倪为氏,称倪氏,倪城也成为倪姓的发源地。
邾娄文化
周武王克商后,始封晏安的五世孙曹侠于邾。邾国古为东夷,是炎帝一族生息繁衍的地区,黄帝一族的后裔曹侠及其子孙融合了炎黄文化,逐渐形成了邾娄文化,其后演变为邹鲁文化,当初曾被誉为"东方君子之国"。到夷父颜时,这里已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地区,显学宗师孔子的儒家文化和墨子的墨家文化,也都起源于这里。小邾子友生前酷爱研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据《公羊传》记载,友在倪立国后,对外默默无闻,对内则修国政,办国学,实施以文治国的方略,直到曾孙 犁来时才名显于诸侯大国。公元前525年,友的六世孙小邾穆公朝鲁,鲁昭公设宴款待。席间,鲁国大夫季平子赋《采菽》诗,穆公赋《菁菁者莪》以和对。鲁大夫叔孙昭子说:没有这样的人治国,国家怎能治理呢。这期间,小邾文化播扬遐迩,国家繁荣。穆公字举,在位四十一年,是小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此时远近诸侯国派使臣来这里交往,各国学子也纷纷奔这里求学,小邾国人也分别去鲁、齐、宋、楚等国去做官。春秋末战国初,国人墨子也曾去宋国为大夫,回国后定居狐骀,即今滕州市木石,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公输般世称鲁班,传工匠技艺也先后去过鲁、楚等国。
小邾子友的庶子爽去鲁国为大夫,后世子孙多为鲁国的大夫、士卿。爽的裔孙颜回拜孔子为师,孔子盛赞其贤,世尊为颜子,后封为复圣。鲁国《陋巷志》载:颜回是颜友的第十八代孙。东江考古发现:颜爽卒葬其父颜友墓左前方,随葬物品二鼎、一釜、四鬲、二陶罐,属大夫礼制。青铜釜上有铭文:"邾友父媵其子爽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高弟子七十二人,其中八位是颜姓。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曰:"孔门八颜,皆 出也"。
千百年来,史志学界对小邾子友封国及其姓氏起源众说各异,其中有"邾颜封子肥于倪"说,有姓氏源于鲁国国君伯禽后裔一支即"姬姓起源"说,有" 城在昌虑、承县之东北"说等等。近代又出现了"三邾炎帝后裔"说,《三邾疆邑图》绘制"城国东移"说,把小邾国的城邑、国土地划给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滕。据《左传》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记载:"冬、十月,邾人、莒人伐 。臧纥侵邾,败于狐骀。"狐骀今名木石,是滕州市东南15公里的一个镇。另据1969年秋在滕县木石镇东台村出土的杞伯鼎,郭沫若考证为杞国国君谋娶公赠与小邾的信物,证明这里是小邾国。1984年滕县撤县建市,滕州市区就坐落在小邾国的西部边缘位置,北魏时始建蕃(滕)县城的玉皇庙古迹,今仍在市区内铁路西的通衢街北侧,那里才是春秋战国时期滕国最东部边境。近查阅《辞海》(1989年版),在" "的词条下有两说:一是"开国君主邾文公之子友(一说肥)封于 ,在今山东滕县东"说;另是"在枣庄市西北"说。前说的地理位置年代久远,与鲁国《陋巷志》及历代版本的《滕县志》相吻合,只是著作人把邾文公与颜友误著为父子关系,其实应为兄弟关系,邾武公才是邾文公和小邾子颜友的父亲。致于"邾武公封子肥"说,唐代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庄公五年《疏》云:"《世本》言肥,杜《谱》言友,当为一人。"据东江考古发现,封友之说当为信史。另说" 在枣庄市西北',是指的犁城,与滕县城东的 城不是一座城。 城是小邾国前期称 国时的都城,小邾城是 犁来改国号后另建的小邾国中后期的都城。不应混为一谈,以偏代全。
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续修的《滕县志》,是迄今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1938年日军侵华,3月滕县城失守,其后万历县志失传。1984年秋续修县志时,通过学术交流,才从日本尊经阅文库交换胶卷复制成书,终使万历县志回归故土。万历县志的主修是滕县人御史王元宾,他卸任后在县城东龙泉塔东侧建茹芝园别墅居住,与倪城仅有荆河一水之隔,直线距离不足一里,对这里他是十分清楚的。修县志期间,王元宾捐出家藏古籍两千部供查证使用,且参照前代的古本《滕志》、曲阜县《陋巷志》。两年后县志稿写成,知县杨承父阅后喜不自胜,遂作序付梓印刷。万历县志在文字叙述中仍沿用古" "字,地图绘制为"倪"城,其后历代续修县志一直沿用至今。到清代中后期,史志界有人开始怀疑滕、薛、小邾三国的历史沿革与国都的位置,后经多代人的研究考证,才使滕、薛走出争议,山东省、国家主管部门先后以"滕国故城遗址"、"薛国故城遗址"立文物碑加以保护,而 国故城、小邾国故城至今仍悬而未决。邾友父陵墓在东江村发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海内外人士及广大民众拭目以待东江考古的有关讯息,企盼倪国故城、小邾国故城早日是论,以利于发挥其历史文化的时代效应。
小邾子友卒后,其后裔相传"葬之东山",究竟何处,无人知晓。2002年6、7月间,枣庄市博物馆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对山亭区东江村春秋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终于发现了小邾子颜友陵墓及其亲属的墓葬。邾友父陵墓位于山亭区东江村南一里。1983年划归枣庄成立山亭区。二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座十几米高的高大土丘,当地人世代相传叫"城顶",城顶的下部是"宝城"(即坟冢),填河造地时铲平了土丘,还在宝城的南面发现了青铜祭器、鹿角、兽骨。这期间,东江村也北迁一里建村,腾出了这片土地改作农田,后来村民取土时发现了宝城下面的古墓群。古墓群被发掘后,出土青铜器、陶器共七十三件,其中24件青铜器有铭文,铭文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等,这在地方古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枣庄日报、鲁南晨刊》、山东电视台、*电视台也相继作了报导,东江考古遂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前文曾提到"三国",这里再补充下"五邑"。五邑分别是灵丘、昌虑、欢城、戚城及湖陵五座城邑,清代滕县人王特选有诗云:"灵丘昌虑纷茅土,欢戚湖陵雉堞开。争似潺 梁水上,残垣夕照想犁来。"五邑今已多不属予滕州,只得提及的是山亭区境内的灵丘城。在长达242年的春秋无义战中,大国称霸,弱肉强食,侵灭弱小国屡见不鲜。《左传》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记载:齐灭莱,迁莱国国君于 ,寄居终身,齐国大夫高厚、崔杼为莱国国君划定田界。据史志记载,春秋时尚无灵丘,见战国时才始见记载,灵丘城之东才是犁城。
东江考古证实:邾友父陵墓北依马山,南临薛河,远方群山绵延,近处沃野平川,这里是古代堪舆学家的理想境地。重见天日的奇珍异宝,林林总总,熠熠生辉,不久将会面向社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