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6 15: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9:01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是洪公均生半生心血的结晶。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
一:继承好洪式太极拳,首先应该正确认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价值。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是洪式太极拳的规范和标准,是洪式太极拳的教材。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习练者却视而不见、走马观花。或看不懂、不愿 看,实在是身处宝山,空手而归。该书起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五易其稿定稿于一九八八年。通览洪公著作,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洪公严谨、缜密的著书态度和 实用、科学的治学精神。同时也可体会到洪公博爱无私的人格魅力。书中讲到:“拳法各式动作,虽较原来略有改变,然而对陈鑫先生提出的陈式太极拳基本规律 ——缠法则严格遵守,且更加缜密细致。我一向认为,陈式太极拳乃中华武林瑰宝……,它应属于祖国人民。遂以三十年之心血写成此书。窃不敢私密,愿公诸于 世。若有裨益于中华武术事业发展,则庶不负于师教矣。”“不料我师竞于一九五七年逝世。使我至今愧负我师期望,永为不成材的老学生……誓愿将我师所授,反 馈于陈氏后人,并公布之国内外爱好陈式拳者,永久记念我师。”限于篇幅仅举几例。下面就谈谈我学习这部著作的方法。
二: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时要做到四结合。
一教材和老师所教相结合:太极拳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口授身传。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传播的过程中同一个拳架会有所差异。这个差异,当然不 包括后人全面继承后对原拳架的科学发展。所以学生要学会用教材和自己老师所教进行比较,以教材为主做到规范学习,忠实继承。这个结合并不是质疑老师或者不 尊重老师,而是学会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时做到不盲从、不盲目。洪公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三字经》中就讲到:欲学拳。先明理……由感性,而理性,多思 考……用教材对照老师所教,用教材检验自己所学。
二文字和书中拳照相结合:教材中一、二路拳每式每动均按照先眼法、身法再步法、手法的顺序仔细讲解。且每式方向、角度、四肢与躯干的开合 大小均详细讲明。在仔细阅读拳架讲解文字时要和书中所绘拳照仔细结合对照研究。我因所学专业的原因美术专业,在购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后就对书中 拳照认真观摩,后又和洪公拳照照片仔细对比研究。书中拳照是对洪公拳韵的另一种艺术再现。书中所绘拳照很好的再现了洪公拳韵。不仅结构准确而且形神兼 备,就连衣服随身体而产生的衣褶都表现的准确生动。这在*和建国后出版的各类武术书籍中是少有的。近几年洪公拳照散见于网路,刘秀文老师在部落格上更是无 私的公开了洪公大量的珍贵拳照。并且就习练要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讲解。所以我们后学更应该对照洪公拳照结合文字讲解认真研究,细心体会拳式动作中眼、 身、步、手的规范。以来规范自己的拳架。
三书中内容前后结合:《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共分十二部分和附录。主要篇幅讲解一、二路拳法。前后结合就是把一、二路拳法讲解和其他部分 结合起来学习。例如:一路第一式金刚捣碓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中讲到“身七转步七变”。而在其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功用歌诀1:捣碓讲到 “马、弓、盘、虚步十变”。前面的“七变”和后面的“十变”应该怎样理解?当我们看到第四部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时“步十 变”是指的“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正好十个步法转换。例如:二: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详释:三六封四闭第三动手法是左捋法。在此部分并没讲左捋法劲路的变换。而在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多次讲到了捋法的劲路变化,甚 至连前后手,每个手指的作用和劲路都一一阐明。例如五十八左金鸡独立第二动:右手和左手分别走上下一个正圈和一个反圈。但右手和左手顺逆缠丝变化的时 间和方位似乎不是很明确。当看到第一部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概论“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规律缠法”一文时,洪公又把该式手法详细讲明:手部上下反旋的式子最 少,只有金鸡独立是两手同时走反旋一上一下,从心口前变逆缠分开的。上手先走顺缠经过心口上转,即变为逆缠,经口、鼻前转到头顶百会穴,如托物状向上托 起。下手……方向。读到此处,不禁令人如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例子还有很多,仅以此为例。在学习该书时,做到前后结合方能收 获更多。
四教材和洪公视讯结合:现在网路上公开的洪公一、二路视讯分别有两套。一套是稍早期的黑白视讯,一套是八五年的视讯。这两套一、二路拳法 视讯,对研究洪式太极拳来说弥足珍贵。书是静态的略显抽象,视讯是动态的更为直观。两者结合正是相得益彰。在此真的要感谢录制、保留和公开这些资料的人 们。自己虽无缘得见洪公,可今天能够看到洪公著作,欣赏到洪公的影像资料,也是有幸三生啊!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和洪公视讯结合学 习,收获颇大。
记得刚刚购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时,自己也是随手一翻,搁置一旁。并没有认真的学习。究其原因一是看不懂更主要的是思想作怪,对教材重视 不够。后来慢慢的将教材与自己所学比较分析,才恍然大悟。后又跟随刘秀文老师学拳,记得第一次和刘老师通电话。刘老师在电话中嘱咐道“来时带上书,我是按 照书上教的”。从此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洪公著作的重要性。洪公在书中探本穷源,将太极拳深奥的拳理融入生活,科学分析,传太极拳不传之秘。正是“探赜索 隐、金针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