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02: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5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国家孩子》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孩子”被内蒙古牧民收养之后的家庭缩影和人文情感,深度还原了当时的故事和情感,发布会上,作为出品人、制片人和联合主演之一的刘小锋说,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再叫他们“演员”,而是当做艺术家,因为《国家孩子》的主创团队和精品程度足以让这些主演们在里面呈现艺术家级别的演出。
刘小锋之前作为演员,演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很多都在央视播出,很多都是当年收视率的冠军。所以很多网友把他称作“央视收视率吉祥物”。这次刘小锋信心这么足,可能是因为主创班底也挺强大。著名导演巴特尔担任总导演、刚刚喜得“白玉兰”最受媒体关注奖的柳桦担任编剧、以及创作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多个经典作品的金牌作曲人张宏光和作词人樊孝斌这样的主创班底为他保驾护航,发布会上连汪海林这样评价犀利的人都对剧赞不绝口,也难怪刘小锋这么有信心了。
那么《国家孩子》到底讲述了什么故事呢?原来,故事改编自真实的事件,上世纪60年代初的那场自然灾难,使得本来就不富裕,正在重新建立的国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常人以为上海和江浙一带是富饶之地,未想到在灾难面前一视同仁,数月之间被遗弃的孩子使得上海等江南城市的孤儿院、福利院、医院和派出所“人满为患”,孩子们营养不良,身患疾病,连上海也面临断粮的威胁。面对刻不容缓的危急时刻,时任全国妇联*康克清紧急向周总理报告,周总理随即联系了时任内蒙自治区*乌兰夫,希望能他们能够支援一些牛奶,暂解灾区儿童的燃眉之急。
内蒙自治区经研究回复周总理:牛奶没问题,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建议把孩子们送到内蒙由牧民们来抚养,让他们除了解决吃喝问题外还能有爹有妈,内蒙人民历来喜爱孩子,这些孩子们在草原一定能茁壮成长。随后在乌兰夫*的积极协调下,内蒙派遣医护人员奔赴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将数千孤儿以“国家孩子”的名义接到了内蒙。
乌兰夫*要求确保这些孩子‘接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让这些孩子们来到内蒙有了阿爸和额吉。至此,这些小至2、3岁,大至7、8岁的孩子在草原的抚育下长大*并生儿育女,成为了“土生土长”的内蒙人。五十多年过去,这些“国家孩子”已经年近六十左右,他们的根已经深深地扎在了养育他们生命的草原上。这次拯救生命的“迁徙”,体现了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它让民族团结不再是一句口号,并谱写了一曲相依相存的颂歌。
四个孩子从1960年8、9岁到达内蒙古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在内蒙古开花散叶、子孙满堂,他们半生的命运跟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也是一首家国命运的史诗。
这些“国家孩子”用自己的经历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关系,证明了个人的命运永远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共存共生。五十年一晃而过,他们早已经从柔弱的江南孩子变成了外表强壮的内蒙雄鹰,在内蒙的草原上做着这块土地的主人。这样的一个故事,确实很打动人,也难怪大家都对此寄予厚望,接下来就要看观众的检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