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1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39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细辛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细辛的功效和作用
《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溼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溼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风寒溼头疼,痰歇气壅。"
《本经逢原》:"主痰结溼火,鼻塞不利。"
细辛的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早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川芎
川芎辛温,气香升散,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川芎祛风止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细辛外可解表散寒,内可温肺化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善于通利耳鼻诸窍、散寒止痛,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两药配伍使用,能上行头目,增强其祛风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风邪所致之头痛。
细辛—白芷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能祛风,燥溼,消肿,止痛。二药均善解表祛风、通窍止痛,辛香善走窜,通经力强。细辛偏于入肾经驱逐风寒,入肺温化痰饮,擅治少阴头痛,白芷偏于入胃经发散风寒,擅治阳明头痛。二药相须为用,解表通窍、止痛效力增强,为祛风、止痛、通鼻窍常用对药。
细辛—辛夷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善宣通鼻窍。细辛散寒化饮,善行能通九窍,长于通鼻窍,止痛力强。辛夷解表力弱,能辅佐细辛发散表邪,二药配伍,解表力加强,通鼻窍效力大增。细辛配辛夷,见于《证治准绳》川芎散。
细辛—独活
独活辛、苦、温,散寒燥溼,温经通痹,入肾经,作用在里在下,止痛效果明显。细辛发散风寒,善治头面部诸风之疾,可引少阴之寒达于肌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一上一下,独活得细辛之升,能祛头面风寒,细辛可助独活引肾经风寒而使之外散。共奏散寒除溼、通痹止痛之功。细辛配独活,见于《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细辛—附子
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脾、胃经,长于温散里寒,细辛长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药配伍,表里兼顾,阳复表解,在内之寒附子温之,细辛助之;在外之寒细辛疏之,附子辅之,共同加强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细辛配附子,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