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9 07: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2:42
在正常情况下,物质中的原子的电子处于基态,不会出现发光现象,当吸收足够能量时,核外电子才会运动到能级较高的激发态,此时电子很不稳定,会向能级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并释放出能量,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在发光过程中,发光物质从外界吸收能量而被激发,然后释放能量发出反映这个物质特征波长的光。根据能量的来源可以分为物理发光(如激光器、白炽灯、X射线管、荧光等)、机械发光、化学发光(如荧光棒)、生物发光。 物质在γ射线或高能粒子作用下产生脉冲光的现象称为闪烁效应,这些物质被称为闪烁体。闪烁体又称荧光体,当其受到X射线γ射线或其他高能粒子辐照时,其中的价电子就会因受到激发而进入激发态,即由价带进入导带,当电子由导带自发跃迁返回价带时,多余的能量即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从而产生荧光。 某些材料在射线(X- 射线、γ射线)或者高能量粒子的轰击作用下会发出紫外光或者可见光,即此种材料在吸收高能射线或高能粒子后会使原子或分子激发,然后通过发射可见或紫外光快速衰减,这种现象称之为闪烁效应。高能射线照射到探测器上后,闪烁材料便发出荧光,射线愈强,发出的荧光愈强。属于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光致发光最普遍的应用为日光灯。它是灯管内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管壁上的发光粉而发出可见光的。其效率约为白炽灯的5倍。夜光表中就把放射性物质和闪烁材料组合在一起,不断闪烁发光。从量子力学理论上,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物质吸收光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后返回低能态,同时放出光子的过程。光致发光是多种形式的荧光(Fluorescence)中的一种。根据实验,单个分子中的电子跳跃到另外的电子能级会发出光子,从而显示出间歇性的荧光现象,或称为“闪烁”。物理性质发光光谱闪烁体受核辐射激发后所发射的光并不是单色的,而是一个连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