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8 20:5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42
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提出一个规律认为: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在增到一定水平之后,会转而递减。土地、设备、水资源、肥料都是固定生产要素,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这些固定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可变要素:劳动和种子。两季稻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经验的总结,在传统农业技术条件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都不足,导致水稻边际产量下降。这样,三季稻时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四川省把三季稻改为两季稻之后,全省粮食产量反而增加了。江苏省邢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这就是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形象说明。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1:43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说的是每多生产一单位某项产品,能够带来的收益不断减少。水稻是经济作物,耕种也要考虑季节因素,不是说你换了水稻的品种就能够提高产量的,要提高产量,与其增加水稻的耕种次数,更合理的方式是扩大耕种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