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6 05:39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6 20:43
1、“以其境过清”的意思是“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言外之意“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此句上下文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为“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2、“以其境过清”一句出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2:43
翻译: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字词:1.以:因为
2.其:它的,代指小石潭的。
3.清:凄清
4.可:可以,能够。
5.居:停留。
6.乃:于是,就。
7.记:题字
8.而:表承接
9.去:离开
此句出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1.[甲]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2.(1)可:大概,大约 (2)清:冷清(3)向南 (4)用言语说出3.(1)溪岸的形势象狗的牙齿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2)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3)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寂静幽深.(4)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4.这里的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唔累死了,我现在初三语文还不错.就帮你一下把)。
“以其境过清”的意思是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其”(qí)是这里的意思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出自《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像北斗七星;使……感到凄凉(凄清);说出失望;失意,惆怅 2.D 3.(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4.(1)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意思对即可.) (2)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