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7 08: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1:16
一、“火星文”: “90 后”一种网络语言新时尚 “3Q “orz”(感谢得五体投地), “莓兲想埝祢, 巳宬S1 种漝惯”(每天想念你, 已成为一种习惯), 这些句子乍看上去, 就让人觉得云里雾里, 而这就是时下“90 后”在网络上最风行的语言———“火星文”。这些文字通常是由韩文、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生僻字、符号等组合起来, 同时夹杂外来用语、方言以及注音不选字的综合体, 不明白用法的人阅读后完全无法了解内容, 好像在看火星人说话一样, 所以被命名为“火星文”。据有关人士考证, “火星”一词成为流行用语, 主要是源自周星驰的电影名作《少林足球》中, 男主角对仗义地为少林队担任守门员的赵薇说的一段话: “地球是很危险的! 你还是赶快返回火星吧! ”于是, 在流行用语中,当看不懂别人所说的话时, 就戏谑性地告诉对方“你还是回到火星去吧”, 用以嘲讽对方是个火星人, 说( 写) 的是我们地球人看不懂的火星文。①这样, “火星文”一词就成了一切令人难以阅读、难以理解之文句的代名词。“火星文”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 最初, 一些上网族为了打字方便, 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 达到了打字快速、内容易懂的效果。很快, 一些台湾网友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 于是, 就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开来。近年来, 随着“劲舞团”、“泡泡堂”等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游戏在*的流行, 这种输入法开始在我国内地的青少年中流传开来, 其中以“90 后”群体尤为热衷。据一家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接触“火星文”的群体中80%为15- 20 岁的青少年学生, 他们主要将“火星文”用于QQ 或MSN 的名字、网络游戏名字、BBS 等。他们使用的目的很简单, 只是为了娱乐, 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 觉得这些符号和文字比较好玩, 让别人难以猜测出它们的含义, 从而同时达到保护隐私的作用, 成了“90 后”时尚的“江湖密码”。 二、“火星文”的是与非: 社会各界人士观点碰撞 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 都会招致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意见。“火星文”, 这种由“90 后”新新人类创造的网络语言在社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社会各界人士对它的出现和流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评价。据某家网站关于“你认为‘火星文’应该被*吗? ”的调查显示, 在投票的5159 名网友中, 有46.93%的表示“顺其自然, 无需*”, 40.63%的表示“破坏汉语言规范, 杀无赦”, 同时也有12.44%的认为“无所谓”。②综合起来, 他们对“火星文”主要持三种态度: 赞成、反对和中立。 赞成派: 顺其自然, 无需*一些专家认为, 对于“90 后”热衷的“火星文”, 要一分为二地看, 不要片面地一棒子打死或是盲目推崇。“90 后”使用“火星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个人的自娱自乐, 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特殊的情感需要, 是他们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工具, 是一种青年文化现象。从学校角度来看, “火星文”虽然不是学校提倡的, 但学生自发接触到了一些东西, 只要没有对主流教育进行冲击, 学校也没有必要干涉。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 也不应将这一现象完全否定, 要在承认这一现象的同时, 积极地与孩子进行平等地沟通,适度地引导孩子的语言行为。一些网友也认为, 使用什么表达方式是个人的自由, 特殊的文字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绪, 能激发创造性。同时, 使用“火星文”的青少年本身也承认, 他们最初使用“火星文”只是图好玩, 觉得用“火星文”的人“看上去很有个性”, 流行、时尚, 而且“火星文”也是保护自己隐私的一种手段。专家们也表示, “火星文”的发展和传播就如同网文的流传一样, *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也是完全没有用的, 部分论坛的*对“火星文”更起不到任何作用。 反对派: 破坏汉语言规范, 必须禁止语言学专家认为, “火星文”使用了很多生僻字及象形偏旁, 存在很多乱造生字、乱用同音替代、乱用语言表达方式的现象, 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对于正处于汉语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 如果长期使用“火星文”, 将不利于传统文字的继承。因此, 教育部*也建议青少年不要去模仿和使用“火星文”, 更不能以此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 提倡引导网友规范使用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中小学教师们感到网上流行的“火星文”给汉语规范带来挑战, 他们认为青少年鉴别能力不强, 接受网上的不规范文字和表述形式后, 会造成乱用词汇、表意不清的情况, 一旦形成习惯, 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而一些家长也担心孩子们把心思放在这些怪异符号上面, 从而不能安心学习。同时, 一些表示反对的网友们也觉得“火星文”严重歪曲了汉字的本意, 影响了正规汉字的使用, 毁坏了汉语言的审美性与整体性。他们还批驳这类文字使用者“把无知当有趣”、“是对中国文字的侮辱”。 中立派: 正常现象, 可以理解在众多的讨论中, 也有一些人持中立态度, 对“火星文”表示理解和宽容。他们认为: “这种字体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 不会影响到中国文字的发展。”“只要不在现实生活中使用, 谁也无权干涉别人怎么使用网络语言! ”正如一位网名为“璀璨”的网友说:“火星文只是一种经过美化的文字, 是娱乐层面上的东西, 大家完全没必要那么紧张。”同时也有家长认为, “火星文”是“新新人类”的新主意, 无伤大雅。 另外, 关于“火星文”的影响问题, 笔者在青少年中也做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 有26.1%的“非常同意”和30.4%的“比较同意”“火星文”“对青少年有一定负面影响, 应加以规范”, 但也有39.1%的青少年表示“说不清”。调查还显示, 有47.8%和43.5%的青少年认为“火星文”的使用会影响现行规范汉字的表达习惯和造成现行规范汉字运用的混乱。在针对“火星文”是否“应逐步推广到中国汉语言文字中”的回答上, “很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合计达78.2%。但是, 当问及是否“应加以*直至消灭”时, 却有60.9%的青少年表示反对。 三、“火星文”的表征: 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符号体系社会标签理论认为, 所谓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 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因此, 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 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它指出, 同样的行为或事件在一些社会中被视为正当的, 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则被视为问题; 就是在同一社会中, 对于同样的现象, 人们也会贴上不同的标签。“火星文”现象就是这样的事件, 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的看法正是给这种新的网络语言贴上了不同的标签。那么, 如何看待“火星文”现象呢? 本文认为, “火星文”实质上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符号体系。 人们的交流其实就是一种符号行为, 人们之间交流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实际上就是符号的交互作用。符号互动论者曾指出, 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性的符号进行交流, 达到共同理解。当大家都在学习以相同的方式解释符号, 可以使得沟通更为顺畅, 也就帮助彼此能有更好的互动, 并有机会发展出更进一步的关系。从而, 人们在网络中通过符号的互动, 将自己的活动与他人配合在一起, 培养出某些共有意识,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与流行歌曲和文学作品一样, “火星文”也是青少年网上互动的一种特殊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刻意转换或者打破规范创造 的“火星文”, 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编码体系, 它成为青少年虚拟交往的亚文化符号表征, 是构成青少年与*社会区隔的规定性属性特征。在网络空间, 青少年通过对这样一套语词符号体系的认同、摹写、复制和再加工, 获得了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 达成了其特殊区隔的身份识别, 从而完成了他的社会定位和群体归属。因此, “火星文”现象就是青少年群体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投射, 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符号体系。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1:17
据考证,“火星文”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很快,一些台湾网友觉得这种文字另类醒目,便把这种输入方式发扬光大。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在*的流行,这一潮流随着网游等渠道进入*,一批批新生代“90后”网友开始延续这种独特的文字,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比如“劳工”、“男盆友”、“粉可爱”、“你素谁”。当使用人群和新生词组形成一定规模后,出现了一些热衷软件开发的网络高手制作出“火星文”专用软件,在网上流行的有“大黑鱼”等软件。转换软件的出现使得“火星文”具备了密码功能,它成了一个群体保护隐私的方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01:17
是火星人创造出来的 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