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0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3:36
百花锦蛇、百花锦蛇、钝尾两头蛇、绿锦蛇、翠青蛇、细白环蛇、老挝白环蛇、金环蛇、舟山眼镜蛇、丽纹蛇。
1.百花锦蛇
百花锦蛇全长K可达200厘米,体重1-2kg。 头部近似鸭梨状,呈赭红色,唇部及体背为灰色,背*有30-32块大的近乎六角形的红褐色斑纹,斑纹边缘为色,在斑纹之间及体侧有一系列比较小的具有同样颜色的斑点。
尾部呈淡绝,有11-13块黑斑纹,腹面白色,颈下及体部尾部下方为黑白相间的方格斑。分布:国内两广特有种(广西,广东),也分布于越南等地。
2.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又称广蛇、秤星蛇、菜花蛇、眉蛇等,大型无毒蛇。黑眉锦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名秤星蛇;
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趋隐失,但有4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数行背鳞具弱棱。
3.钝尾两头蛇
钝尾两头蛇,学名: 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Boulenger,体全长约35cm。 无鼻间鳞、颊鳞和颞鳞。上唇鳞4片,下唇鳞5片,眼前鳞1片,眼后鳞1片。背鳞平滑。通体13行。肛鳞完整。尾下鳞两列。
尾部粗钝,有*斑纹;尾部形状、粗细、花纹与头部相似,且有相似的*斑,初看很像两端都是头的样子,故此名为两头蛇。体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面全为灰色,鳞片的外缘色,构成网纹;另一类是背部灰褐色。因有较大价值,被中国国家林业局收录为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
4.绿锦蛇
绿锦蛇属于游蛇科、锦蛇属,是一种无毒蛇。 绿锦蛇顾名思义该蛇的身体是绿色的,静止的外观给人感觉特像艺术品非常美丽,不过也正因为颜色好看有观赏价值加上无碡,所以被大量捕杀,现在已经被列为保护动物了。
绿锦蛇树栖,主要还是白天活动为主,主要鸣、蜥蜴、小型哺乳动物或青蛙为食,野生的个体脾气暴躁攻击性强。
5.翠青蛇
翠青蛇,别名青蛇、青竹刁,属于游蛇科、翠青蛇属,无毒,是漂亮的小型宠物蛇,也是国产宠物蛇中颇受欢迎的一个品种。翠青蛇身体细长,体型中等,成蛇体长为80-110厘米,身体绿色,头呈椭圆形,吻端窄圆,孔卵圆形,瞳孔圆形,背平滑无棱。
翠青蛇的性格非常温顺,甚至可以用性格“内向"来形容,看到人类甚至会躲避,敢人也不咬人,夜伏昼出,主要于白天活动,夜晚则在树上睡觉。
6.细白环蛇
细白环蛇(学名:Lycodon subcinctus)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的广西、海南、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平原或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7.老挝白环蛇
老挝白环蛇(学名:Lycodon laoensis)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老挝山脉和泰国。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8.金环蛇
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为蛇目、环蛇属,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也是著名的食用蛇种。
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9.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学名中华眼镜蛇,属于大型前沟牙毒蛇,它们自身分泌的毒素可以导致被咬者体内出血及流血不止,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中华眼镜蛇耐高温,惧冷,冬季喜欢集群冬眠,当气温低于9摄氏度时容易被冻死。
它们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等地方,食性广泛,蛙、蛇为主,鸟、鼠次之,也吃蜥蜴、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等。
10.丽纹蛇
丽纹蛇,别名环纹赤蛇、中华珊瑚蛇,为眼镜蛇科、丽纹蛇属,是一种特别毒的神经毒毒蛇,属小型蛇类。丽纹蛇主要特征为头后方有一宽明显的白色环带,身体红色为主,全身散布着黑色的黑环带,外侧有*细边。
中华珊瑚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毒性大,被咬伤后会导致反射失调、痉挛、惊厥、麻痹,最后死亡。虽然这些症状可能是几种蛇毒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很明显是以损坏神经机能,主要是神经肌肉传递为主的神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