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03: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2:16
编者按
在生活里,有一个神奇的规律:
一个总想着帮助别人的人,往往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
因为,他们在逃避一件更难的事。
作者 | 武志红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先试想这样的一个场景:
在一场考试中,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试题。
结果到了交卷时间,自己的题目没做完,最终只得了不及格。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荒谬。
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却十分常见:
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却非常热衷于去帮助别人。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真的要警惕这种活法。
01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人:
自己本身就过得拮据,
但别人一来借钱,马上就倾囊相助;
自己的工作还在赶进度,
但同事每次求助,都立马凑过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我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在我们人身上,很容易有「观察者」和「体验者」的视角差。
具体来说,指的就是:
观察别人时,会觉得 一切都很容易 ,
因为头脑上不难明白——其实常常是貌似明白;
体验自己时,会发现 一切都很难 ,
而且还可能有根本的怀疑——我做不好,我不行。
比如,太多太多人说过这样一个矛盾:
我可以很好地开解别人,但却不能开解自己。
其实就是,
开解别人时是观察者,所以觉得容易;
开解自己很难,是因为自己是体验者。
美国传奇*学家埃里克霍弗在他的《狂热分子》中,曾提到过一个简单却隐喻深刻的故事。
在做码头工人时,雷弗发现,有一个工友做不好自己的事,却非常热衷于帮助别人。
这个故事启发了他,让他捕捉到了普通人之所以容易陷入狂热的关键:
然而,当转过来聚焦自己时,必然会进入体验层面,这个时候就会真切感知到:
并且,做自己人生的体验者,去做改变,去自我成长,极可能让我们承受一无所获、止步不前等挫败感。
反之,做别人人生的观察者,去帮助别人改变,不仅能获得他人的感激和认可,还会有一种“我真厉害”的自我满足感。
而这恰好是回避挫败感的最佳途径。
因此,很多人会倾向于做观察者这个角色:
02
然而,我们得清楚,过于把心力聚焦于他人身上,是一种 「假性利他」 。
正常情况下,帮助别人,一般只是力所能及。
而假性利他,是看似不图回报,但实际上是通过帮助别人,去获得自我满足。
这样的人通常笃信,自己对他人的付出和帮助,非常值得。
但事实是,他们把所有生命力,都放在了别人身上,很难享受到自身生命的存在。
雷弗在《狂热分子》中,讲过这样一句话:
我有一亲戚,对娘家人出奇的好。
对自己爸妈、晚辈大大小小的事,有求必应。
到了晚年,面对娘家人的疏远,她才逐渐发现:
家人对她的好,各种不承认;
自己倾尽所有的付出,最后一无所得。
甚至,他人眼里的孝顺女儿,对自己本身,并无太多实际意义。
这反而成为了她的一种自我绑架,把自己的大部分生命力,都*在了这个标签里。
的确,一味地做观察者,盲目去帮助别人,所产生的认可和自我满足,很可能是一种错觉。
更何况,对方不一定会接受这样的帮助,所以很难达到观察者理想中的状态。
这时候,错觉打破,*往往是:
总盯着他人的事,只会忽略了自身。
03
所谓成长,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终其一生,我们到底还是要亲自去体验这种责任的。
一个总盯着别人的考卷,逃避自己成长课题的人,必然会失去自己。
正如微博博主@嘎嘎gaga 所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和考卷要做,你总喜欢盯着别人的作业和考卷,能得高分才怪。
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或者说,过好自己的人生,是最有意义,也是最难的事之一。
所以说,勇于体验生命本身,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讲到这,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里面的主角永久子,就是一个勇于体验生命的人。
在我心目中,四十岁的她,就是活出自己人生的一个典范。
并且,由于她能在体验层面追随自己的心,去过好的人生,所以对盯着别人,没有过多的兴趣。
因为她明白,真实的生活并不容易。
所以,当她再去帮助别人时,就多了一份平常心,还有耐心,以及智慧。
比如:
人生本质上是一场考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考题。
当我们明白,每个人都需要去攻克难题,获得成长,就不会紧盯着别人的考试进度。
而是会把心力聚焦到自己的人生考试上。
你过好自己的人生了吗?
你有把心力灌注在这件事上吗?
最后,祝你我都能在活出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有力量。
张罐子,假想非正常人类。
B站:@武志红讲心理
视频号:@武志红 | 抖音:@武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