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0:23
唐太宗李世民给唐僧一本通关文牒,上面写了什么,让唐僧所经过110个国家的国王不敢怠慢了?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旨意去西天求经的,起因是唐太宗答应了泾河龙王要救他却没救成,泾河龙王触犯了天条,而负责处斩的是唐太宗的贤臣魏征。
唐太宗答应泾河龙王拖住魏征不让他去行刑,将魏征召入宫中,到了午初时候,摆上棋盘和魏征对弈,心想你在我这里就没有机会去行刑了。
到了午时三刻魏征居然伏案睡着了,唐太宗也没多想,还觉得魏征为了国家大事操心累坏了,一会儿魏征醒来,两人重新摆好棋,这时候秦叔宝、徐茂功等提着一个龙头直呼怪事,唐太宗问话后才知道魏征在打盹的时候已经斩了泾河龙王。
唐太宗因此失信,泾河龙王夜间提着头来找唐太宗算账,李世民惊醒后惶恐不安,找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来守门。
有了二位猛将守门,那泾河龙王冤魂也没办法,就告到了地府,唐太宗的魂魄被带到了地府,因为有关系,生死薄上被加了二十年,又转回阳间,在地府中见识到各种生前作恶死后受苦的惨狱,还有那些枉死的冤魂,心生善念,回到阳间后做了一场水陆大会,超度无主的冤魂。
也由此有了高僧陈玄奘主持大会,观世音菩萨奉佛旨寻找取经人,跟玄奘说了“大乘教法”的妙处,只有“大乘佛法”才可以度亡者*。
而大乘佛法只有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佛祖那里才有,最后现出金身留下一张简贴给唐太宗,写着:“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太宗问众僧谁愿意去取经的,玄奘出来回说愿去,于是唐太宗和玄奘拜为兄弟,选了个良辰吉日,发牒出行。
这唐僧要去十万八千里外取经,要经过很多国家,自然要用到通关文牒,这类似于现代的护照,而唐僧的通关文牒就更厉害,在他的通关文牒上是这样写的: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龙王,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悠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
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为什么这通关文牒效力如此大?
从通关文牒中可以看到,这张文牒有几个信息,一个是大唐天子唐太宗御派玄奘去取经,第二个是观世音菩萨指示去取经,第三个是玄奘去取经是为了超脱孤魂行善积德。
这第一个大唐在那时候确实牛,李世民文治武功,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威名远播,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吐谷浑等,唐太宗既有能力打击西域诸国,又有夷狄亦人的思想,在处理民族和中外关系的时候仁和宽厚,推行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使得四海宾服。
在唐太宗时期曾经发生过使节王玄策一个人借了吐蕃兵、泥婆罗兵灭掉中天竺一个国家的事,一个文官领着借来的外国兵,也就一万多人,跑到印度把中天竺灭了,俘虏了国王、王妃等共万二千人,还有牛马二万余押回大唐,从中可以看出大唐的威望和历害。
第二个有观世音菩萨的指示,信佛的国家自然不敢懈怠,再加上唐僧取经是为了行善积德,这些国王为求善缘当然不会去为难唐僧,至于说唐僧的三个徒弟主要是降妖除魔,凡人的事主要是要唐僧去处理,当然如果哪个国王敢对*有坏心,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玄奘大师在印度学习佛法,通晓三藏,在印度讲论,无一人能予诘难,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小乘尊为“解脱天”,在参加了印度5年一次、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后回国,回到长安时是贞观十九年(6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