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04: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1 02:21
乘法口诀记忆法
乘法口诀记忆法,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下面来看看乘法口诀记忆法。
机械族的机械记忆法
1.竖着背
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
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2.横着背
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
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3.拐弯背
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
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理解族的理解记忆法
理解族的精灵擅长逻辑推理。
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 9”,也就是“81-9=72”,得出结论后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
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有口诀,效果会比较明显。
对比族的对比记忆法
比族的精灵们擅长观察和比较。
得数相同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一八得八、二四得八
二六十二、三四十二
一九得九、三三得九
三六十八、二九十八
二八十六,四四十六
三八二十四、六 四二十四
六六三十六,四九三十六
两个乘数相同的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交换的
二七十四、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七十二
故事族的故事记忆法
故事对于故事族的精灵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有些口诀比较特殊,他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记忆。
如: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遇到妖怪,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金箍棒就打。
家长如何教孩子记忆乘法口诀
告诉其含义
我们要告诉孩子,乘法口诀表又叫“九九乘法口诀表”,顾名思义,这个表有九行和九列组成。而且,整个口诀表像一个楼梯形状,让孩子发现并记住这个特点,就容易使孩子将整个表的结构记在脑子里,加深形象记忆。
一字来开头
要告诉孩子,背诵乘法口诀表时,应该逐行背诵,而且,每行开始的第一个字一定是以“一”开头的,一共九行,每行都是以“一”开头。这样,孩子在背诵的时候就不会摸不着头绪了。
行数跟其后
还应该注意,每列的第一个式子跟它所在的行有关。刚才说的是每列第一个字是以“一”开头的',那么,第二个字呢?我们发现第二个字是它所在的行数,看如图所框的位置就知道了。通过二、三项这两个特点,可以轻松将每行第一个式子记住。
9的手指记忆游戏
平放双手,在记忆“一九得九”这句口诀时,弯曲左手小拇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个“9”就代表积个位是9;
在记忆“二九十八”时,弯曲左手无名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一跟指头,这个“1”代表积十位上的数字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8根手指,这“8”代表积中个位上的数字8,也就是“二九十八”,以此类推。
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边表示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学生既感兴趣而且又记得牢。
“九九乘法口诀“的来历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 “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