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5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19:40
春节,是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历史悠久,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先秦时叫“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时,宣布改用世界通用公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除夕之前有扫尘的风俗。“腊月二十四,掸汤圆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的年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扫尘后人们开始在家里贴上红红火火的春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国北方,除了贴对联外还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的习俗。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图案——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愿望。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倒”谐音“到”,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习俗还有贴门神和年画。古时候所指的“桃符”,即门神。据马鉴《续事始》上说,“门神”就是桃木板上画着“神荼、郁垒”的像。据《风俗通》上说,“郁垒,神荼,是昆弟二人,能执鬼”。到了唐代,门神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唐太宗患病,夜闻鬼声非常惊怕。天明告诉群臣之后,开国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就全副披挂,仗剑执锏,侍立在门旁,这一夜唐太宗再也没有梦见鬼。唐太宗既要长久平安,又不愿两位大将经常侍立,就命画工画了他们两人的像,悬到宫门口,称做门神。后来人们仿照这种做法,纷纷在春节把门神贴在门上以避*。
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年画是“门神”,是画的传说中的人物神荼,郁垒。还有的画古勇士成庆的像于殿门,或画虎于门口。唐代画秦琼、尉迟恭、钟馗形象做门神。宋代以后出现了王昭君、赵飞燕等妇女形象为题材的年画。至明末清初,出现了驰名中外的“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及山东潍坊年画。
中国的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俗不一。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嘉幡等数十种。题材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以细巧、典雅而著称;山东潍坊和苏州桃花坞年画是以粗壮、朴实而见长;北京、西北一带年画则以粗犷、苍劲而闻名。此外漳州年画、佛山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上海月历牌年画都独具风采,各有千秋。四川绵竹年画仍以旧时的门神印制为主。
把家里打扮的红红火火后,就有了过年的气象。大年三十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就是除夕守岁,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寿命。近年来,科技发达,电视普及,城乡人们除夕之夜阖家同看*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新的民俗,也是和谐中国的具体体现。
守岁就是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守岁就到了新年的初一。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出门,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帖相互投贺,由此发展为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等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熟睡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21:1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主要制作材料有鸡、鸭、鱼、虾、兔等为主料,当季时蔬为辅料,烹饪出一桌其乐融融的菜肴,供全家团聚时食用,俗称:年夜饭。油炸百花虾
编辑
用科:虾仁400克,鸡胸脯肉400克,盐、味精、酒、太白粉、胡椒粉适量。
做法:虾仁去泥肠后剁碎,加盐、味精、酒、太白粉、胡椒粉拌匀;鸡胸肉加盐腌制一下。鸡胸肉扑点太白粉,将虾仁置于鸡胸肉上,入热油锅中小火炸至色泽金黄取出沥干切块。
牛肉汤
编辑
原料:牛肉1千克,花椒、大料5克,制成调味袋,葱段、姜块25克,精盐、味精、麻油、黄酒、香菜末各适量。
做法:
①牛肉洗净,切成方块。
②锅内倒入开水,把牛肉整块入锅,烧开撇去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袋、葱姜、黄酒,盖上锅盖,慢火加盐炖1小时后,再放其他调味炖2.5小时即酥烂。拣出葱、姜、花椒大料袋,加味精、麻油,出锅,撒上香菜末即可。
芝麻鸡
编辑
原料:肉鸡1只,葱15克,花椒面1克、酱油25克,香油25克,芝麻25克,糖15克,醋10克,辣椒油15克,味精3克。
做法:
①将肉鸡洗净,放入锅中煮20~30分钟,取出晾凉,葱切成末。芝麻炒熟晾凉。
②将酱油、醋、香油调和,再放入糖、花椒面、辣椒油、味精、葱末搅拌均匀。
③将熟鸡剁成便于食用的小块,码放盘中,浇汁后即可食用。
鸡蛋汤
原料:嫩菜叶25克,鸡蛋3只,黄酒15克,清汤适量,精盐适量,味精少许,酱油少许,熟鸡油10克。
做法:
①将鸡蛋磕入碗中,加黄酒、精盐少许搅匀。
②锅上火,倒入清汤,放入嫩菜叶烧沸,放入黄酒、精盐、酱油、味精,倒入蛋液,待其再沸时,淋入熟鸡油即可装碗食用。
五香牛肉
编辑
原料:牛肉500克,五香桂皮少许,姜3片,葱1棵,酱油、酒、糖适量。
做法:将牛肉洗净过水沥干,烧红锅,下油,爆香牛肉,加酒、五香桂皮及水,旺火烧滚再转文火烧至熟透。取出。洗净锅,烧热,放油,爆香放入牛肉加酱油、糖、料酒滚后转中火,其间不断翻动牛肉以免粘锅,直至卤汁收干。取出牛肉待凉后切成薄片便可食用。[1]
辣豆瓣鱼
编辑
原料:鲤鱼1条,姜4片,葱、蒜、红辣椒适量,豆瓣酱2勺,酒、糖、生粉、番茄汁适量。
做法:鲤鱼洗净,两边鱼身各剖3刀。油烧至8成熟,将鱼滑下煎至两边金黄,盛起。烧红锅,爆香葱、姜、蒜,放入鱼,加豆瓣酱、酒及调味品,煮5分钟后用生粉上芡上盘即可。
沙锅对虾
编辑
原料:虾2对,青椒1个,红椒1个,粉丝100克,菠萝丁少许,绍酒25克,白糖20克,味精3.5克,熟猪油少许,鲜汤1000克。
做法:
①砂锅上旺火,用油滑锅,将虾下锅稍煎,烹入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