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3:10
1、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2、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釉面似糯米感
3、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元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
元代的平民文化十分繁荣,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元代绘画抽象简阔,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至今仍然是中国画的主流风格。元代的制瓷业更加繁荣,风格更加开放。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青花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4:28
【一】首先搞清楚两大前提1.历史上并没有元青花仿品。2.中国元青花仿品是从1985年开始,只今有30多年历史,真元青花的历史700多年。特别要警惕某些砖家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二】这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种不负责人,不能睁着眼说瞎话,一定要讲良心,讲良知,讲实物,讲标准,肯定历史上的东西,一定要经得起历史考验,要想心术正,心理卫生很重要。1.医治“恐高症”。景德镇高仿并不是社会传说那么玄,差得还很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真的元青花拿出来与高仿一比较全明白。2.医治“色盲症;要收藏研究元青花釉和色。3.医治“软骨症”,无私才能够无畏、心软就眼花、吃了人家、吐不出箴言。只有克服私心杂念,看瓷不看人、尊重科学、尊重器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实事求是热爱历史文化不重视利益地鉴识元青花。4.当然在识别元时期物品时候没有发现见过东西很多【上下500年很正常】,只要敢于面对研究,敢于承认。
5.元青花鉴定一五八零零六七二七七四
【三】把握四个时间界限:1.元青花用的麻仓土到明万历就枯竭了。2.明万历以后景德镇用的是高岭山的高岭土。3.景德镇高岭山的高岭土用到1969年就已经枯竭,现在用的是新发现的高岭土。4.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到明成化中期就已经完全没了。5.最重要元时期官方瓷器采用是[垩粉].6辨识研究元青花和考古一样必须有实物为依据详细看下图1
图1【四】容易让人上当的四个东西1:器型,2:纹怖3:铁锈斑4:火石红这四样都是景德镇造假者迷惑您上当的手段,所以要特别小心。详细图2
图2
【五】真正元青花必须具备四大要索1:以麻仓土为骨:官方以【垩粉】2:施的釉白中见青、如脂似玉、有玻璃质感是元青花当朝穿的衣裳。3;用的苏麻离青或与国产混合料是元青花的身份证。4:具有时代感的纹饰绘画是元青花的灵魂,什么叫大开门,具备了元朝时期四个重要索就是大开门。5:元代孔齐至止直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既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可作盘,盂.碗.碟.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虽白而垩口耳。其圆器类胎体细腻洁白,当为元代御窑为佳品。图3
图3
从图1.3辨识绘画松树、竹叶、梅花、芭蕉、山石等背景茂密繁复,经画工们细心处理,画面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布局精当,很有层次感。画面中萧何扬鞭策马,须髯迎风飘扬,坐骑正撒蹄狂奔,星夜兼程,颇具动感。麻仓士感受:上过手的元青花,会惊奇发现,有些看似很粗糙的元青花底,摸上去却是光滑,甚若小孩子肌肤,这在元以前和元以后的各代索胎瓷底中是见不到的,元青花中的这种有特殊滑腻感的底足,并不是经过打磨或特殊工艺整修而成,而是由于瓷胎中的一种特殊材料,特殊的性质所造就,它就是麻仓土。图4
图4麻仓土为粘土,具滑腻感,干燥后成粉状,吸水性,煅烧后成白色。麻仓土只要用水淘洗即可成胎料,能制作浆胎,粉胎,因其细腻与粉沙状,又有“滑底沙足”之美誉。古时根据所制瓷器的档次和大小规格不同,麻仓土的配量也不同,。“所以,二元配方中,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麻仓土的含量高,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六】元青花青料识别:不论使用进口料或国产料,在积青处往往产生结晶斑,结晶斑分为两类:常遇见第一类为进口料铁钻斑,含苏麻离青进口料为主的器物特征,在颜表深处形成,呈黑灰或黑灰略带褐色,个别斑近看偶闪银色亮光,其状态或沉或浮,。沉者是说斑陷入胎表形成凹痕,有稍深或浅,所谓吃胎,(也叫钻胎)既此种情况,用手*能感觉到。浮者是说在件器物上并非所有斑都下沉,实际情况仍有不少浮在表面上,形状各异或碎或聚:肉松式线纹状,星光线碎纹状,麻乱线碎纹状,滩涂形碎纹状,点块状及堆积状等等。图5
图5【七】造型工艺造型为元朝风格,类型化而非一致化,就是每一类造型只是大致一样,并不像明清瓷造型十分严谨。比如(肃何月下追韩信)大罐类,只是大致相同,每件与另一件高低胖瘦宽窄均不一样:梅瓶、壶也如此,没有一件在各个部位尺寸都完全一致(成对者除外)。这既是元朝的认真中有些不拘小节或豪放大度的时代风格,就日前情况看:可能还有不少未发现的品种造型尚待研究归类。详细图6
图6
工艺上采用手工分段衔接制作,无论何种罐,梅瓶,王壶春,葫芦瓶及至小件等,,五段三接,三段二接甚至两段一接情况都有,底足为手工旋削而成,足墙脊平切,脊外稍微科削一圈留沿,足内墙向底中心斜削深浅不一,足底平面旋削留下旋纹(器里底部也可见此一情况),旋纹中心肚脐状或鼓或矮或平只有痕迹。中,大罐足底旋削平缓或较平,由于手工制作,口沿,足底的整体平面都有尺寸差异,高低相错,或凹凸之感,有的还出现跳刀痕,旋裂撕痕等,另外,有些器物其内中心也留有脐状旋突,能看见圈状接胎痕,与接缝中自然挤出泥痕,大多突出1?2毫米,较圆润,也有未挤出泥痕呈一圈凹痕。【八】麻仓土的鉴赏:1:从圈足露胎处感受,麻仓土瓷胎即使表面不平整,摸上去仍然有光润的感觉,象有滑石粉在上面一样,其它种类的瓷胎则有干而涩手的感觉。2:麻仓土瓷胎断口截面有?ü小空隙,当然我们不能为了鉴定而打碎瓷器去观察,但你可能会在圈足处发现这一特征,其它瓷胎绝无这些特征。3:麻仓土【垩粉】瓷胎透光性极好,夜间将25瓦的节能灯放入壁厚达一厘米厚的瓶里,也能透出“肉红色”的光:(肉红色的透光也可看作其特征之一)。
图7以上几种特征是麻仓土瓷【垩粉】胎独?的,其它瓷胎不可能同时具备那几个特征。可以肯定说,如今仿制不出麻仓土。麻仓土因出于浮染具新正都的麻仓山而得名,元朝称“御土”,为官府所垄断。入明后成了“官土”,始称“麻仓土”。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详细看图7中载:“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九】元青花鉴定不可忽略步骤;
图81;足底釉斑,罐,瓶类足底平面往往沾有釉斑或砂粒,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自然说,既上釉过程中器物于工作面自然沾土,或是手抓痕,既沾在手上的釉在操作时沾到足底,二是人为,为瓷在上釉前式釉斑。用来区分提供各层次等级阶层使用。2:棕眼和缩釉斑,一些器物面上有烧制时自然留下未弥合的棕眼或缩釉斑,一两个,三四个或较多,也有器物没有,这和窑口不同的烧制条件有关,只能做参考。3:桔皮纹,有不少因手工制作,在上手*胎表面时略同摸桔子皮的起凹凸不平或粗麻感觉相类似,还有某些器物表面较平缓此点并不明显,也只宜做鉴定过程参考。详细看图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6:03
元青花瓷器,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7:54
元青花这个只要真品,不愁卖。真品出手很快的。鉴别也很简单,你有图片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0:02
元代时期由于采用干粉施釉法和热熔釉法施釉,所以元代青花瓷器只有在有青花纹饰的地方,釉下面用15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稀疏的气泡,其余的地方,釉下面没有气泡,呈钙化状。元末明初朱元璋控制景德镇后,采用釉浆施釉法施釉,所以元末明初以后,青花瓷器釉下面都有气泡。这个最直接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