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家园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11: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11:51
黄洛渭三条河流交汇的地方叫三河口,那个地方因三河同洲曰同洲。在建国之初由于这一带处于即将建成的三门峡水库淹没区,从此我那大字不识几个的爹妈公婆远离故土,带着爷奶哥姐们搭火车、坐马车, 翻越千山万水来回迁徙,迁安区要么风沙漫漫、要么塬*旱、缺吃少穿,也许是这个缘故,父辈们对于那水草丰美天下粮仓的故乡充满眷恋,无论迁居多少地方,那一马平川依山傍水的故土早已融入他们的灵魂深处,这里是父辈的家园。
如今,夫君和我因为考上大学都离开了迁安地,一个来自黄河塬畔,一个来自卤泊滩,就因为都是移民的缘故,我们走到了一起,在一个小城市充实而愉快的生活,因为与父辈家园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回去走亲访友,对于家园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
鲜花烂漫时节,我与夫君相约,踏上追寻梦中家园之旅。自连霍高速罗敷出口下,一路向北,奇峰耸云的华山渐行渐远,而一幅幅田园景象轮翻映入眼帘,远山近水,树木成荫,处处是农人劳作的身影。夫君坐在副驾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诵读起《汉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打住打住,这位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罗敷姑娘竟与父辈的家园一河之隔,罗敷这一地名保留至今,足以见证这里人们对于罗敷姑娘的热爱和认同。
跨过渭河大桥,我们沿新修的渭河大堤东行,大约20分钟,就到了夫家大妹的家。大妹妹家所在的村子叫苍溪村,村口有一宣传牌:奚若故里美丽苍溪。近代著名学者张奚若是这村人,和大妹家是同族,好自豪啊!
晚我们在大妹家小住一晚,自然是家长里短,很是拉了好一阵子家常。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在妹夫大哥的陪伴下,参观了村里自筹资金建立的张奚若纪念馆,纪念馆仅占村委会一间房子,约有20多平方,布置的相对简陋了些,据了解是村里一位村民自筹资金收集资料建立的,这个着实不易。纪念馆里的陈列虽然简陋,但基本介绍清楚了张奚若的生平事迹:张奚若(1889年~1973年),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苍溪人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学家。一生刚正不阿,仗义执言:曾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判*的*和*,言辞激烈。当讨论新中国国名时,他提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的建议被一致采纳。1957年在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中,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十六字对党和*提出批评。好一个“棱角先生”。
之后,我们沿渭河堤继续一路向东,车行其中犹如幻境:蜿蜒东去渭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两岸现在虽无桑树没了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罗敷,但若隐若现的村舍,远处清晰可见的华山,红红的桃花、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雪白的梨花,还有成排成排吐出新叶的杨树林、柳树林纵横交织,似一张大彩毯装稳稳的铺在家园的大地上。当然,桃红柳绿之间辛勤劳作的姑娘、小伙子遍地,他们可顾不上欣赏美景,专心的舞弄着眼前的庄稼,脸上的笑意明显憧憬着生活的美好,他们不是现代的罗敷吗?
不一会,我们来到一个叫做“军渡”的地方:这是一个有驻军看守管理的渡口,应该沿用了好多年了,过了军渡,就到了渭河南岸。我查看了百度地图,这个渡口过去叫西寨渡口,听爹爹说,渭河北岸的人经常通过这个渡口到南岸华阴卖菜换回需要的生活用品,或者到华阴赶庙会,在过去这里一定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在这个渡口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个酷热夏天的傍晚,一个小伙子在华阴庙会上卖完菜准备返回北岸,走到西寨渡口,河水刚刚暴涨摆渡停摆无法过河,正在苦恼间,船老大热情相帮,让年轻人在他的船舍留宿一晚,应该是一夜畅谈让这位船老大相中了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成了船老大的女婿,河南的安家村和河北的柳园村因这个渡口而联姻。嘿嘿,弱弱的告诉你,这个年轻人是老妈的外爷。
沿渭河南岸大堤继续东行,大约十分钟就到了三河口,在这里,洛河首先汇入渭河,渭河东流出华阴到潼关汇入黄河,身处这里我被深深震撼:被汇入的河流如娇羞的乖乖少女悄然投入母亲的怀抱,亦如远游的娇子抖落满身灰尘忘掉一切烦恼坦然与母亲团聚,而汇入的河流呢,以母亲博大的胸怀,张开长长的双臂将儿女紧紧拥抱,从不嫌弃儿女的瘦弱或者狂躁。人们赞美河流,称河流是母亲河,大概是赞叹河流这种包容接纳勇敢无畏奔腾不止的精神吧!
渭河尽头是黄河,跨过黄河是山西,隔河远眺家园,一定别一一番风味,于是我们来到永济古城,永济古城因蒲津关而兴,残存的城门城墙可见当时的兴盛和恢宏规模。蒲津关是明朝以前黄河上通往陕西的重要关口,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通商、军事和文化交流作用,到明末清初因黄河改道东迁蒲津渡逐渐荒废。东岸的黄河大铁牛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挖掘重建天日供后人研究观览,西岸用以固定渡船的铁牛不知还藏于何方,而西岸固定渡船的铁牛处叫大庆关,哪里是父辈的家园,由此而西,不难想象在当时父辈的家园是何等繁荣兴盛。
在蒲津关渡口旁有一座名楼叫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五言绝句你一定耳熟能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原来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在一天傍晚登上鹳雀楼,向西南眺望,看到的山是华山,看到的是我们家园的景象,黄河西岸朝邑的长春晓日、华岳来云、洛岸桃花、沙树浓荫、镰山叠嶂、渭川烟雨、紫阳夜月、双泉碧流、金龙高塔等一定让他向往。
父辈的家园因水而兴,每每提起家乡总是赞不绝口。同样因为兴修水利工程而使家园一度荒芜。后来终于得以允许父辈们带着迁安区长大的后辈从四面八方重回家园,开始了重建家园新里程。如今,这里天蓝水清景美人富裕,两道大坝不仅锁住了肆虐的洪水,还是人们休闲观光健身的好去处,如果你是“驴友”,就来这里,一定会让你流恋忘返。
现在常说,山水田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而人作为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一分子,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并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把自己融入这一生命共同体中,才会将家园建设得更美丽,美丽的家园也因为父辈们的勤劳、善良和智慧而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以至于成为后辈们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