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节宇宙探索课:流星和陨星是一回事么?科学家来为你解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08: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6:18
行星际空间除行星、卫星、彗星外,还有无数小物体和尘埃,它们统称为流星物质,或者分别称为流星体和微流星体(尘埃)。通常所说的流星就是指这种短时间发光的流星体,俗称贼星。大约92.8%的流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是铁和镍,其他的流星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地球在空间运动,每时每刻都会同大量流星物质相遇。其中,毫米级或以上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因大气摩擦而在80 120千米的高空灼热发光,从而在星空中划出一道光迹而迅速流失,这种现象即是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 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不少流星体密集成群,沿同一轨道环绕太阳公转。当这些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观测者将看到流星接二连三地从某一天区“发射”出,并向四下奔去,这就是壮观的“流星雨现象”。较大的流星光迹特别明亮,有时还伴有响声,这种流星称为火流星。估计每年降临地球的流星物质总量在10万吨以上,不过其中大部分是不产生可见光迹的微流星体。
那么,流星是怎么产生的呢?宇宙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小石块其实是由彗星衍生出来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使彗星一点一点地瓦解,并在自己的轨道上留下许多气体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遗弃的物质就成了许多小碎块。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有交点,那么这些小碎块也会被遗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这个区域的时候,就会产生流星雨。
流星体一般在大气中全部燃烧气化,只有较大的流星体或微流星体可以陨落或飘落到地面,分别成为陨星和微陨星。至今为止,全世界收集到陨星样品已近3000次。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陨石重1770千克,它是1976年3月8日陨落在我国吉林省的陨石中的一块。在我国新疆曾降落过一块陨铁,重30吨,居世界第三位。
陨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几十亿年来,太阳系中地球等较大天体经历过或至今仍在进行高温过程或反复的岩融过程;而小质量天体的内部温度一般不高,很多小天体一直处于“冷藏”状态,它们自形成以来未经变质或变质很小,因而保存着很多早期的信息。陨星就是落入人类手中的珍贵的小天体样品。因此,陨星研究对于探讨太阳系、地球及其上面的原始生命的组成、起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
不过,特大的陨星事件(包括小行星、彗核和大流星体冲击地球)可能会形成一场灾难,因为这不仅会在短时期内伤害大量生物,而且会留下经久不散的烟云,使地球气候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