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佛系”合伙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11: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09:35
初创期:均分的股权
1994年,海底捞在四川简阳成立,其实只是4个年轻人:张勇、施永宏、舒萍和李海燕,两男两女,凑了8000块钱,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其中,张勇和施永宏是同班同学,舒萍和李海燕分别是两人的女友,大家都是朋友,于是“理所应当”的,也就均分了股权,每人持股25%。到后来,张勇和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分别成为夫妻,股权结构变成两对夫妻分别持股50%,更加均衡。
事实上,合伙人均分股权几乎是最差的股权结构。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普通事项表决通过需要持股比例大于50%的股东支持;而修改公司章程等重大事项,则需要持股2/3以上的股东表决通过。公司在初创阶段各股东多为同学、前同事或者朋友,相互知根知底,这时候即使是股权比例的分配不合理也很少闹矛盾。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容易会在利益分配和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在2007年以前的海底捞,如果单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没有实际控制人。如果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就会僵持不下。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张勇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在初创阶段,海底捞可以说是没有管理,顾客来了,大家凭着自觉性干,客人走了,就喝水聊天打麻将。生意越来越好,这样忠诚但散漫无序的团队必定会阻碍发展,于是张勇说“一家正式运作的公司,必须要有经理,我决定我当经理。”对此,其他三人没有太多意见。于是,张勇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施永宏主管财务和采购方面,海底捞的发展蒸蒸日上。
2007年:1440元购得海底捞18%的股权
海底捞日益发展壮大,到了2007年,已经拥有3000多名员工,一年收入60个亿,净利润在15%,店面遍布简阳、西安、郑州、北京等城市。那时候,海底捞开始筹划上市,专业机构给他们的建议是:公司要有绝对控股股东,均分的股权结构不利于上市。
在海底捞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张勇一直比较强势,先是很早就辞了自己的太太,后来又让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回了家。到了2007年,张勇和施永宏也都明白,施永宏的管理能力其实已经不适应海底捞的发展了。于是,张勇就说服施永宏夫妇按原价出让 18% 的股权。原价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转让价格就是当初 8000 块的 18%,也就是 1440。
这笔交易显得有些匪夷所思,2007 年的海底捞,18% 的股权,过程中没有强取豪夺,没有明争暗斗,也没有下套,就以不到 1500 块的价格就转让了。对此,虽然施永宏开始心里也不太舒服,但也说 “后来我想通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得更好。”
得益于“佛系”合伙人施永宏夫妇的豁达大度,从2007年起,张勇夫妇持有海底捞68%的股权,超过2/3,享有绝对控制权。
现在的股权结构:巧妙的持股平台
当然,现在海底捞的股权结构早已不是32%和68%那么简单。
目前,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是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静远投资),持有海底捞50%的股权。静远投资成立于2009年,张勇出资2080万元,持股52%,舒萍、施永宏、李海燕分别出资640万元,各持股16%。而海底捞的第二大股东就是张勇,他在海底捞直接持股25.5%,且直接持股比例超过另外三个创始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经过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张勇的实际持股比例为51.5%,他的妻子持股16%,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分别持股16%。另外,海底捞还实施了股权激励,苟轶群、杨利娟等6名高管合计持股0.5%。
这样的持股比例十分巧妙,在静远投资中,张勇、舒萍夫妇合计持股68%,享有绝对控制权。也就是说,在实际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静远投资这个持股平台,张勇夫妇对海底捞的控制权扩大到了50%+25.5%+8%=83.5%。
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张勇对海底捞的控制权甚至可以说不受其妻子持股比例的影响。他在静远投资持股52%,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在加上直接持有的25.5%的股权,也相当于拥有72.5%的控制权,保证绝对控股地位。
总结
海底捞的股权机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张勇的集权史,从讲义气却没有道理的均分,到以1440元购得18%的股权,再到精心设计持股平台进一步强化控股地位,张勇足够理智也足够幸运。如果不是遇到“佛系”合伙人施永宏夫妇,也可能会和真功夫一样引起股权大战。在常规情况下,企业最好还是避免均分类型的股权。清晰合理的股权结构对企业十分重要,可以明晰合伙人之间的权责利,有助于维护公司和项目的稳定,也有利于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