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悬崖实验,是什么会带给你无惧危险的勇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1 07: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0:25
01 视觉悬崖实验
所谓视觉悬崖实验,指的是沃克和吉布森于1961年进行的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这个实验里,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这样,眼睛看上去像悬崖一样。实验的主旨是考察婴儿是否敢爬向具有悬崖特点的一侧。
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
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他的妈妈在另一边招呼他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
前一段时间,韩国某电视节目设计了一个类似于该实验场景的环节,在一个具有视觉悬崖环境中,让孩子和妈妈处在视觉悬崖的两边,看看孩子在妈妈不同反应的情况下是否会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组情况是妈妈没有任何表情地看向宝宝。宝宝在爬向妈妈的过程中发现了“危险”(视觉悬崖加以火球效果)。这时候,宝宝看着面无表情的妈妈,一直在悬崖口边停留,不敢向前,过了一会,宝宝原路返回了。另外一个小朋友也是同样的结果原路返回了。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再一次让两个宝宝通过悬崖实验。只不过这一次,在宝宝面对“危险”时,妈妈们都流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并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招手让孩子们过去。
结果让人惊讶,宝宝们虽然也看到了悬崖高度,但是在看到妈妈们的笑容和行动后,毫不犹豫地就朝着妈妈们的方向爬去。
02 有安全感的爱的力量
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实验结果感动得一塌糊涂。虽然也有人对这一实验提出质疑,认为它有可能会混淆孩子的认知,破坏孩子在危险面前的判断,但是相信更多的人是记住了这一点:
是的,妈妈可以用温暖的微笑,让孩子战胜了对“悬崖”和“火海”的恐惧,成功通过视觉悬崖。
看完这个实验,我不自主地就想起那部非常有名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这部电影当年感动了很多人,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它讲述的是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为了不让孩子的童心受到伤害,父亲对儿子声称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孩子在集中营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游戏环节所设计的,并不是真实的如此。 最后父亲惨死,但他为儿子编织了一个爱的谎言,为孩子挡住了人性最*的一部分。
在几乎是彻底的黑暗中,你能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人生?我想这位伟大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一份稳定的、有安全感的爱。
面对集中营里那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残酷和黑暗,父亲那么努力地表演, 就是为了向孩子营造出一份安全感 ,孩子在这份有安全感父爱的支撑下能够坦然地面对身边进行的黑暗与危险,依然保持那份童真和善良的心,平静地去面对世界上的恶。
在心理学上看,可以从镜子效应这一角度来诠释,父母身上所呈现的正面情绪对孩子来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传递过来的这些正面的、安全的情感信息里汲取到勇气和面对困难的力量。
03 启示
首先,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力。而在很多不确定的情境下,孩子往往会从父母的身上搜寻情感信息,而后采取行动趋近或躲避。
例如,婴儿在9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形成理解或自发解读*面部表情的能力,婴儿会将母亲的面部表情作为情绪信息,母亲愤怒,他也会愤怒;母婴愉悦,他也会愉悦,这是再直接不过的初反应。
因此,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爱和恰当的关注,孩子反馈的也会是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其次,说到爱不爱孩子,相信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爱。 但是要先分辨一下,你向孩子传递的是有安全感的爱,还是无安全感的爱?
无安全感的爱转换到具体细节来说,通常是对孩子的斥责,是父母的不耐烦,是一种宣泄怒气的暴力,那么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就会是“妈妈又生气了”“妈妈又不耐烦了”“爸爸又打我了”“这样的爸爸我不需要也不想要”。
自然,孩子给父母的行为反馈就是,不管你怎么打我、骂我、批评我、指责我,你说的话我当耳边风,我是不会去听的,因为你自己都没做好,不是个榜样,我也没必要做好。
而有安全感的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积极情绪和努力,让他相信无论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之中,总是可以从父母那里寻找到接纳和支持。
所以,当孩子考试分数低时,是不是可以安慰下本身可能已经很自责的孩子,细心的为他分析试卷,而不是大声地斥责。
当孩子正在写专心的写作业时,是不是可以放下手机关上电视,静静的陪着孩子。
当孩子早上想赖床时,是不是可以用早餐的香气或者爱抚唤醒你的小天使,而不是火冒三丈,把自己的焦虑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教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升级版,还是淘汰版?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导。
面对孩子,请多多展示你的积极行为与正面情绪。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常常会自弃;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会忧虑;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也常常会表现的更加淡漠。多微笑,给予孩子满满的正能量,用积极乐观的心面对生活。
和那个面对纳粹的父亲相比,我们就算不能给孩子一个美丽世界,至少也少些抱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