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19:35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20 00:44
1、鼓瑟希鼓, 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2、鼓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gǔ sè。释义:1、弹瑟,2、比喻夫妇感情融洽。出自《诗·小雅·鼓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0:55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导乎三子者之撰。”意思为: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白话释义: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思想的基本精神。
作者简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文章简介: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意思是: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一、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三、出处:《论语•先进》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二、赏析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有下面一些理由。三、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