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兼文言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15: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9:43

1. “兼”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兼字的意思〈动〉1. (会意。

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

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2.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urrently]兼,并也。

——《说文》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

注:“犹两也。”兼巾之。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

注:“并矢于弣。”不可得兼。

——《孟子·告子上》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 后序》兼百花之长。

——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3. 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

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4. 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malgamate]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5. 并吞;兼并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其兼天下不难矣。

——《韩非子·亡征》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6. 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7. 倍,加倍 [double]王馈兼金一百。

——《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8. 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9. 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10. 尽;竭尽 [exhaust]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11. 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

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12. 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寒暑不兼时而至。

——《韩非子·显学》〈形〉1. 全部;整个 [whole]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2. 又如:兼裒(广为聚集) 1. 表示并列关系。

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2. 表示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副〉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兼有步兵。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2. 又兼仗父兄之烈。兼与药相粘。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兼用 *** 。——蔡元培《图画》。

2. “兼”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兼字的意思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urrently]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 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malgama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 并吞;兼并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 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7. 倍,加倍 [double]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 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10. 尽;竭尽 [exhaust]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 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 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形〉

1. 全部;整个 [whole]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2. 又如:兼裒(广为聚集)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副〉

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

兼有步兵。——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

兼仗父兄之烈。

兼与药相粘。——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兼用 *** 。——蔡元培《图画》

3. "兼“在文言文怎么解释

① 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

《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生而取义者也。”② *** ;兼任。

《 后序》:“予除右丞相~枢密使。”③ 兼并;合并。

《过秦论》:“约从离衡,~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④ 加倍的;双倍的。

《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跨下,无~人之勇,不足畏也。”⑤ 两;二。

《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旬愈。”⑥ 加上;加之。

《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迫~弟兄。”⑦ 并且;而且。

《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

4. 文言文的兼词用法和意思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urrently]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 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malgama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 并吞;兼并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 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7. 倍,加倍 [double]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 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10. 尽;竭尽 [exhaust]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 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 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形〉

1. 全部;整个 [whole]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2. 又如:兼裒(广为聚集)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副〉

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

兼有步兵。——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

兼仗父兄之烈。

兼与药相粘。——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兼用 *** 。——蔡元培《图画》

5. 什么叫兼语(文言文中)

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使令类 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例如: 1.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肴之战》)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如: 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 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 )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 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 )蟹壳青。

(《促织》)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叫(它)为“蟹壳青”。 三、“以……为……”类 “以”属于动词,“以……为……”含有“致使”之意,与现代汉语的“拿 (用)……当作……”或“把……当作……”相当,这时,“以……为……”属于兼语式。

例如: 9.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兵才派出来。

10.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之战》) 于是(孙权)用周瑜、程普当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联合起来迎击曹操,用鲁肃当参谋长,帮助谋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这种格式的兼语结构,“兼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论语•季氏》) 颛臾,从前周天子让(他)作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四、“拜……为……”类 文言中的“拜……为……”类兼语结构,前一动词一般是“拜”、“立”、“封”、“迁”、“留”等,后一动词一定是“为……”。例如: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才能的大夫,出使诸侯国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天不回来,就请让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 这种兼语结构,兼语有时省略,有时省略后一动词”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张衡传》)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 五、“有”、“无”类 “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

例如: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本纪》) 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六、“有……者”类 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例如: 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 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 七、原因类 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抢劫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使令类 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

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

6. 文言文的兼词用法和意思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urrently]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 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bine;amalgama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 并吞;兼并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 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7. 倍,加倍 [double]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 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10. 尽;竭尽 [exhaust]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 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 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形〉

1. 全部;整个 [whole]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2. 又如:兼裒(广为聚集)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副〉

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

兼有步兵。——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

兼仗父兄之烈。

兼与药相粘。——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兼用 *** 。——蔡元培《图画》

7. 文言文中,“兼词”是什么意思啊

学习文言文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兼词”就是一种。

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等。【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例如: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②穆公访诸蹇叔。(《肴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

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①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②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

例如: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

例如:①“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②“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父亲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

例如: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学生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②居心叵测。

(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

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语气。例如: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②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

(《采草药》)——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罢了。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

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在其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⑤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亲肤绒与猫抓布,哪款面料做沙发好? 我需要 天津大学_高等数学(上下册)_蔡高厅,有这个的百度网盘吗? 蔡高厅讲的高数是哪版教材 自考高等数学工专如何学 2022情侣必备的经典感恩节祝福语 送给爱人的感恩节祝福语 感恩节给爱人祝福语 如何下载小升初数学试卷 请问各位朋友,有哪些好网站,上面有各地优秀的小升初的数学试卷? 民生信用卡什么合适 请问玫瑰花的花瓣有多少个 一支玫瑰花多少花瓣 皆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并驾文言文的翻译 王者荣耀怎么才能不让别人看到战绩 文言文并列的意思是什么 并兼文言文 椒盐土豆的介绍 尊贵霸气的女古风名字有哪些 古风惊艳唯美的女孩名字有哪些推荐 高雅古风女孩名有哪些 抖音被封后怎么转发 硅酸能否通过化合一步生成? 手机和电视如何投屏 不锈钢安装交流群进入方式 回答问题才能看得软件,急急急 更新系统后网速慢了好多 百折不挠是什么意思 百折不挠意思是什么 β胡萝卜素的溶剂 百折不挠的意思解释 百折不挠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文言文并了解意思少的 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我心永恒原唱 用驿吏造句(大约30个左右) 用投宿造句(大约30个左右) 女命带驿马是什么意思 梦见盖房下雨有什么预兆?是什么意思? 梦见把尿是什么意思 别具一格格字的意思 别具一格格字的解释 百家号付费专栏发文后手机能看到吗 成语别具一格的意思是什么? ps图层要如何对齐 ps可以咋居中对齐 有哪些招财又旺宅的植物 招财又旺宅的绿色植物 请问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各是什么 招财又旺宅的植物有哪些 打印社保清单在哪里 这八种植物招财又旺宅 招财旺宅又好养的植物有哪些推荐 梦见在水井里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