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02: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9:42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是非常频繁的,超过200年的朝代非常少。而超过400年的朝代,只有汉朝。为什么许多朝代短命,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皇族和大臣这两派势力的稳定关系被打破了。而汉朝超过了400年,这都得益于刘邦的2条遗嘱,成功打造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刘邦临死前,实际上汉朝的局势并不乐观。外有匈奴外族屡屡进犯,内有几次异姓王的反叛。战争刚刚结束,王朝还不安稳,且民生凋敝、百业待兴。
公元前195年,是刘邦生命中最后一年,可是,尽管已经年逾六旬,他还要为汉王朝的稳固而操劳。这一年,他刚刚亲征击败了反叛的淮南王英布,身上还带了箭伤。刘邦在回长安的途中,特地回到了老家沛县,与父老乡亲痛饮三天,在这里,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他,却写下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诗句,虽然这是一首胜利者的歌,但也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因为身边的“守四方”的猛士都没了。
刘邦建汉时,曾经封了韩信、彭越、英布、张敖等八个异姓王,然而,在天下安定之后,该反的人反了,不该反的人也让他给*反了,不想反的人最后也让他给杀了。在逐个杀掉了这些异姓王的同时,他也在反思:这些异姓王都不愧是能“守四方”的最佳人选,可我现在把他们都杀了,那我的刘家江山,该由谁来守护呢?又如何才能保持皇族与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呢?
01 第一条遗嘱:白马之盟
公元前195年3月,刘邦拖着病体,立下了他去世前的第一条遗嘱:白马之盟。
刘邦把自己的老婆吕后以及朝中的王公贵族都聚集到了一起,像他当年斩杀白蛇起兵一般,不过这次是杀掉了一匹白马,与身边这些人一起盟誓。第一条:只要大汉存在一天,刘氏子孙就与诸位大臣有福同享。第二条更为有名,即“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也就是说,以后封王的,只能是刘氏子孙,否则天下人共同讨之,以后封侯的,必须要靠军功,否则天下人共同杀掉他。
这条遗嘱太关键了,成为了稳定汉朝四百年江山最为关键的一条“祖宗家法”。首先,维护现在这些大臣的既得利益。以后封侯,只能靠军功,后来多少将军熬白了头,就为了封侯,可惜军功不够,对不起,名气再大也不可以,比如“飞将军”李广,一生不得封侯。
当然,连他封不了,皇亲国戚也一视同仁,没有战功就封不了侯了。
后来吕后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想要给自己的亲戚封王,结果大臣们就跳出来说这是违法的,于是打乱了吕后的计划。汉景帝的王皇后,想封自己的哥哥为侯,结果又有人出来阻挠,说这是违法的。
所以,正是有了“白马之盟”的存在,给了刘氏一道“护身符”,消灭了异姓王存在的可能,也给了大臣们一柄“尚方宝剑”,一旦有皇亲国戚想不按规矩办事,他们也可以明正典刑。
02 第二条遗嘱:人事安排
就在“白马之盟”一个月后,刘邦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这个时候,吕后走到刘邦的病榻前,试探性的问他:“陛下百岁之后,如果相国萧何死了,谁可以替代他?”
刘邦说:“萧何死了,曹参替代他。曹参之后,用王陵为相,让陈平辅助他。陈平智谋有余,可惜不能独当大任,可以再让周勃辅助他,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吕后再问接下来是谁,刘邦说那就不是你我能知道的事情了。
丞相一职,在汉朝时期是百官之首,朝廷的CEO,地位相当重要。既然有*头脑的吕后直接把问题挑明了,刘邦也就借坡下驴,为防止吕后干政,干脆把之后的人才安排确定下来: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其中,曹参是刘邦的嫡系,王陵是一个宁死也要坚持原则的人,陈平诡计多端、自保有术,但是没有军权,需要周勃的支持。
刘邦死后,吕后果然把持朝政,还把自己的亲戚们都提携起来,她虽然按照刘邦确定的顺序,让曹参、王陵、陈平等人轮流为相,可在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都被吕家的人排挤成为了边缘人物。陈平为了保命,果然去找周勃,二人联手刘氏宗室,一起除掉了吕氏的亲族,彻底破坏了吕后的计划。“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事实果然让刘邦言中。
刘邦对吕后的野心非常了解,但是他并不会除掉吕后。这是因为他还需要吕后的力量,去制衡萧何这些老臣,从而达到一种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稳定状态。而一旦吕后亲族想要越界、篡位,他的这些人事安排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就会同时起作用,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所以说,正是刘邦去世前这两条高明的遗嘱,让汉朝从此可以达到一种内部力量平衡、互相制约的稳定状态,也成功保住刘姓江山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