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意义评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01: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07:16
小学六年级下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的评课稿该怎么写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题中哪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本节课是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旨在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因此,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整理。通过整理,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只有形成网络的知识,才能深深的扎根于学生的头脑,才能运用自如。第二层次是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并使学生再一次的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代数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是分层练习。练习题的设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选择离学生的生活接近的呢容,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4.2代数式评课
数与代数1.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2.数轴3.有理数的减法4.有理数的减法5.科学记数法6.实数与数轴7.用字母表示数8.代数式9.运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一)10.日历中的方程11.教育储蓄12.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13.增收节支14.花边有多宽(一)1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6.一个有趣的跷跷板题——问题探究活动侧记17.一次函数18.《一次函数》复习课19.反比例函数空间与图形20.角21.角的比较和运算22.这样处理,好!23.平行线——平行线的特征24.勾股定理(一)25.平行四边形的识别(一)26.正方形27.正方形28.梯形(一)29.梯形30.由立体图形到视图31.立体图形的图32.中心对称图形33.图案设计34.确定位置35.平面直角座标系36.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37.难道是教材设计有问题?38.几何复习课统计与概率39.统计的意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40.数据的表示(2)41.平均数——由奥运首金谈起4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3.一定摸到红球吗——《可能性》教学设计及点评44.频率与概率课题学习45.跟我学46.让数学从这里放飞——《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教学案例与反思47.课题学习的回眸与反思——《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案例48.创新性数学课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评课 范例〈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第一块 平面直角座标系及函数
平面直角座标系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之一.函数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借助于平面直角座标系架起了数形结合的桥梁。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大分析解决问题中起关键作用。
1.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应了解我们研究函数的实质就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同一问题中,变化的数量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提示出某种规律,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随之变化。
2.建立了平面直角座标系后,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座标平面内,由点的座标找点和由点求座标是“数”与“形”相互转换的最基本形式。点的座标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函数解析式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关键。所以,求点的座标和探求函数解析式是研究函数的两大重要课题。
3.函数体现的是一个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具备下列三点:(1)只能有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3)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值,函数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允许多个x对应同一个y,但不允许一个x对应着多个y。
4.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既要保证函数关系式有意义,又要保证符合实际意义。
5. 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表格、图象、解析式,它们各有优缺点。
6. 在平面直角座标系中,如果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座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座标描点,所有这样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一般分三个步骤画函数的图象:列表——描点——连线(平滑曲线)。
7. 函数与图象的关系必须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座标满足函数关系式;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8. 座标平面内的点的座标特征:包括座标轴上的点,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关于座标轴、原点对称的点,平行于座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及点的平移变换等都应熟练掌握。
第二块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函数的一种具体形态。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y=kx+b(k,b为常数,且k等于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一次函数,其中自变量x可取一切实数。当b=0时,y也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1. 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只有b=0时,才是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画直线y=kx+b时,一般选点(0,b)和点(-b/k,0),这恰好是直线与y轴和x轴的交点。而当-b/k不是整数时,(-b/k,0)也常被横纵座标均为整数的点所替代。当b=0时,图象过原点,即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画直线y=kx时,一般选原点(0,0)和点(1,k)。
3. 一次函数y=kx+b中,k,b的符号与函数的增减性及直线的位置(指经过的象限)有直接关联,应熟练掌握。一般来说,k>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b>0时,图象过第一、二象限;b<0时,图象过第三、四象限;b=0时,图象过原点。
4. 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实际上是求出k,b的值,一般需要两个条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k,b,然后写出表达式。
5. 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座标,即为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87.5
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二)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
宁波市春晓中学的教学科研
2014年6月9日,江东区“学为中心”下的数学教学培训班在春晓中学进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张小团、姚静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两节课,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教学大餐。张小团老师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中的等腰Rt△》 引入巧妙,举一反三,层层递进,姚静老师的《实验与归纳推理》课件设计新颖,吸引眼球,颇具亮点。最后鄞州区教研室老师闻黎明老师进行了评课,并给在场老 师做了一个关于《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的研讨,为大家展示了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魅力和意义,在教学中不可一笔带过。活动结束之 前,区数学教研员潘小梅老师为此次教研活动做了简单讲评,让我们体会到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技能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的目录
数与代数1.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2.数轴3.有理数的减法4.有理数的减法5.科学记数法6.实数与数轴7.用字母表示数8.代数式9.运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一)10.日历中的方程11.教育储蓄12.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13.增收节支14.花边有多宽(一)1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6.一个有趣的跷跷板题——问题探究活动侧记17.一次函数18.《一次函数》复习课19.反比例函数空间与图形20.角21.角的比较和运算22.这样处理,好!23.平行线——平行线的特征24.勾股定理(一)25.平行四边形的识别(一)26.正方形27.正方形28.梯形(一)29.梯形30.由立体图形到视图3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2.中心对称图形33.图案设计34.确定位置35.平面直角座标系36.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37.难道是教材设计有问题?38.几何复习课统计与概率39.统计的意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40.数据的表示(2)41.平均数——由奥运首金谈起4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43.一定摸到红球吗——《可能性》教学设计及点评44.频率与概率课题学习45.跟我学46.让数学从这里放飞——《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教学案例与反思47.课题学习的回眸与反思——《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案例48.创新性数学课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