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孝庄和多尔衮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8 23: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25
十几年前,宁静和马景涛主演的电视剧《孝庄秘史》红遍大江南北,其中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缠绵悱恻的爱情让人哀婉动容。《孝庄秘史》中,孝庄和多尔衮二人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只是造化弄人,二人不得不分开。孝庄嫁给皇太极,多尔衮娶了小玉儿,就算后来皇太极和小玉儿都相继过世,二人还是无法再续前缘。而作为较为正统的清宫剧《康熙王朝》里,孝庄说她当年是忍辱负重,不得不从了多尔衮。影视作品总是把 历史 进行最有趣味的改编。那么,真实 历史 上,他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在皇太极驾崩后,母以子贵,当上了皇太后。但是孤儿寡母的孝庄和顺治,起初的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原因嘛,就是因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的存在。顺治刚即位的时候,多尔衮还只是辅政王,和济尔哈朗平起平坐,但清军入关后,多尔衮的地位逐渐压过了济尔哈朗,后来又通过*斗争,将其挤出权力中枢,进而登上了摄政王的位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这段时间里,多尔衮是满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原先忠于皇太极的人,要么被打压,要么跳到了多尔衮一方。
到了顺治五年年底的时候,多尔衮更进一步,将自己的封号从(皇叔父摄政王)提升为(皇父摄政王),俨然把自己的地位置于顺治皇帝之上。同年年初,他还将之前和他竞争皇位的豪格*死,然后霸占了豪格的福晋。多尔衮的种种行为,不但令当时的汉*臣和地主阶层感到震惊,更让他们不由得背地里议论:满洲人连踹寡妇门这种缺德的事儿都习以为常,现在这多尔衮又把封号改成了皇帝的爸爸,是不是意味着这小皇帝的娘,也被多尔衮给霸占了?这种说法,在当时清朝的高压统治下,肯定没人敢公开讨论,但到了辛亥*以后,人们翻前朝旧账时,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流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同。
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史料证据。第一个,是当时在东南地区从事抗清活动的张煌言写的诗。我们这儿插一句题外话啊,这个张煌言很了不起,他的号叫(沧水),杭州的朋友应该没有不知道张沧水的,他和著名的爱国人物岳飞、于谦都长眠在西湖旁边,因此被后世称为(西湖三杰)。
后人在整理他的诗词时,看到他在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后不久,写了题为《建夷宫词》的十首诗,其中第七首的内容是这样的:「上寿觞为合卺(jǐn)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意思是说,满清在慈宁宫里搞了个婚礼,婚礼的主人公是谁呢?是太后,那她的新郎呢?当然就是以皇上父亲自居的多尔衮了。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孝庄太后为了保护自己和顺治的生命安全,用下嫁的方式向多尔衮求饶。
但是这种说法虽然听上去很猎奇、很刺激,可站在 历史 学的角度讲,张沧水诗中的内容并非他亲眼所见,他和满清朝廷的敌对关系,也让他的说法可信度极低。所以这首诗,并不被学者们认为是太后曾下嫁多尔衮的有力证据。无巧不成书,同样是在*年间,一个叫做刘文兴的学者,将家中一本名叫《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史书出售,并且在书中写了篇文章,介绍它的内容。刘文兴说,自己的父亲刘启瑞,在宣统年间曾经做过皇宫里档案整理的工作,他在里面发现了孝庄太后当年下嫁的诏书,但诏书的原件,已经被得知这个消息的同事偷走了。因为作者的身份,这段话一度被史学界当做孝庄下嫁的重要参考史料,学者们为此也写了不少的研究文章。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九九零年出版的《清代宫廷史》里,转述了清史专家朱家溍和刘文兴当时的对话。因为朱先生是清史大家,之前从未听刘文兴说过这件事,他很震惊,就去询问详细的情况。没想到,刘文兴是哈哈大笑,对朱先生说:哪里有什么太后下嫁的诏书!这是我为了卖掉这本书换点买米钱,特地写的噱头。你姑妄听之就好了!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哪里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了孝庄太后曾经下嫁给多尔衮这件事。而且,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孝庄既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和多尔衮联姻。
首先,大家在了解这段 历史 的时候,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孝庄太后和福临,虽然一度被*迫到连吃饭都担心被多尔衮派人投毒的情况,但他们*身边,并不是空无一人,其实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的。
早在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为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批满洲大臣,把自己的*筹码压在了这边——比如说索尼和鳌拜。这些大臣固然忠于皇太极,但对他们而言,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即位,那么是豪格还是福临,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福临可能还要好一些。因为豪格虽然是皇太极的长子,但他同时也是正蓝旗的旗主,如果他即位,很可能会将正蓝旗的地位提到两黄旗之上,这显然不是两黄旗的人希望看到的。
多尔衮掌权后,抓住了两黄旗的内部矛盾,将他们进一步分化,拉拢一波、打击一波,曾经发誓保护福临的谭泰、巩阿岱、锡翰等人,在威*利诱下就倒向了多尔衮这边。但索尼、鳌拜这些实力派大臣,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坚持维护顺治和两黄旗的根本利益,他们也因此遭受到了多尔衮的*,在朝中的地位一降再降。即便如此,多尔衮依然没能在自己死前,彻底打垮支持顺治和孝庄的这些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福临也逐渐长大*,皇帝亲政这件事,终于还是被摆上了议程,多尔衮也不得不加紧步伐,准备和孝庄、顺治彻底摊牌。尽管他在摄政期间竭尽全力排除异己,培植亲信,但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他的独断专行,反而使他在满族统治集团中的声望不断下降,失去了人心。当时的八旗制度下,各旗依然有着一定的独立性,旗人唯旗主是从的依附关系并没改变,多尔衮的命令,只有在自己的两白旗里才有绝对威力,其它各旗,尤其是两黄旗,他们的*立场,并不是多尔衮能够左右的。
而且从权力的合法性上讲,多尔衮之所以能够打压其它大臣,是因为他是摄政王,代理皇帝发号施令。当皇帝具备了亲自执政的能力时,大臣们自然也就有了不服从多尔衮的理由。如果多尔衮这时依然我行我素,那么势必会和其它的旗产生冲突,引起满族内部的*,破坏清朝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作为一个成熟的*家,多尔衮在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退让,带着自己的两白旗迁移到永平府,就是现在的河北卢龙县这一块,想要在这个地方修建行宫,以确保自己在顺治即位后的人身安全。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年仅三十九岁的多尔衮,会在打猎的时候因为坠马摔伤而死。这场皇权和王权的较量,最终就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形式收尾了。多尔衮压制多年的孝庄*和两黄旗,虽然一度被*得无力反击,但终究还是挫败了他的称帝计划。
其实,就算多尔衮没有死得这么早,他在顺治亲政后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因为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孝庄、顺治和支持他们的大臣,也不过是暂避锋芒,让出统治的权力,而多尔衮在八旗*的束缚下,却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法为自己的团队争取更大的利益。等到他卸任摄政王之后,他的权力只可能进一步缩水,绝不会扩张。这场较量的结果,在多尔衮选择顾全大局、遵守* 游戏 规则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作为优秀的*家,孝庄不会看不破这一点,也不会搞不清楚自己的权力是源于皇权的,那她又怎么会和多尔衮联姻,去破坏自己的*基本盘呢?所以说,孝庄太后下嫁的说法,是既没有 历史 依据,也不合情合理的无稽之谈。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谈古论今,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我是故事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