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1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11
“沉迷 游戏 ”是如今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其实世界各国都在讨论。
放眼全世界,似乎没有比中国人更害怕孩子走弯路的民族了(或许印度人可以,毕竟他们到现在父母之命结婚还是主流),所以编出很多很多的谚语来规劝未成年人珍惜时光不做废人。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玩物丧志”。相信大家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听过。
以至于当我小时候看纪录片,说因纽特人从来不管孩子,爱干嘛就干嘛,孩子们也很懂事的时候十分震惊——他们从不被规劝吗?从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吗?没有这些他们是怎么长成懂事的孩子的?世界观瞬间有点崩塌。
总之,中国人尤其是汉族对儿童教育自古就有危机感。这恐怕与农耕民族固守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成气候的孩子很容易拖全家人后腿的环境有关。
其实工业*前,全世界大部分儿童都面临尽早*,担起养家重任的现状,“玩乐”绝对是浪费时间和生命的“坏事”,孩子很难有机会“沉迷”。
今天我们的 社会 仍旧害怕这一点,首先是因为话语权在父母手中,其次是 社会 默认孩子有“改正”的可能性。 而真正能给 社会 造成严重问题的,还是成年人的“沉迷”。 沉迷于黄、赌、毒的成年人一旦形成规模,就会给 社会 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这在今天的全世界,已有很多例子。
历史 上有很多无道昏君,恶名远扬,但若放到今日寻常人角度看,似乎当事人也不是太大问题就是“爱好”有点极端。只是他们“沉迷”,很容易成为 历史 教材上的典型。但回顾他们放纵的原因,绝非“腐朽昏庸”能一言概之。
与其说“玩物丧志”,不如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志”只有“欲”,被*支配的他们,找到合适消解*的对象后,就开始了一路下滑的人生。
且看下面这些人,你又会发现,他们在心理上算不算“成年人”都有待商榷。这几位都是有名的“Self-Inlgent 放飞自我”。
这的确是只有成年人才会沉迷的爱好。
易卜拉欣沉迷女色的具体细节在此不展开,大致也没有突出群众的想象力范围,但在不念旧情的残忍环节上十分显著。18、19世纪欧洲人对奥斯曼后宫的那些夸张想象,很多都是来源于他。总之他作为一个大色鬼名声在外。
让他如此沉迷女色难以自拔的原因?与他极度不稳定的青少年时代有关。奥斯曼帝国的后宫无比凶残,王位继承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杀死所有兄弟,稍微心软一些的,也会将兄弟终身监禁在后宫的小隔间里。
易卜拉欣一世7岁时哥哥穆拉德四世继位,他作为一母同胞的弟弟因母亲求情成为兄弟中唯一幸存者,在软禁中心惊胆战中度过了18年,熬到了哥哥去世。其实穆拉德四世在临死前吩咐处死这个弟弟,但被他们的母亲阻止了。
从日日担惊受怕的生活到突然掌控一切,这个从没受过什么教育的青年自然一下子膨胀起来,要用极度的*满足来填充自己被恐惧统治了十几年的身心。他自然也不懂治国安邦之道,日日流连于后宫花丛中,对外只懂得搞苛捐杂税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
一个吃独食的君王注定不得人心,奥斯曼的宫廷政变再一次上演。这位苏丹被*退位,再次回到他的小隔间里去,一周后他哥哥临终前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
众所周知,明熹宗在位时间不长,却是明朝历代帝王中破坏性最高的一位。他单体的伤害值虽低,是个天生的能工巧匠,但心理问题极大,是个只顾搞私人项目却不管天下百姓死活的皇帝,最终葬送了整个王朝。
究其原因,史学家也认为和他童年没人爱护,对奶妈患上严重恋母情结有关。明熹宗的父亲明光宗身陷宫廷斗争,一生担惊受怕,导致他登基刚满一个月就乐极生悲驾崩,朱由校在这种情况下匆忙继位。 朱由校的命运和易卜拉欣一世有着共同之处,都是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不同在于,这位看似人畜无害年轻皇帝的奶妈是个野心勃勃的狠角色,恐怕从朱由校小时候就放任他喜欢手工活不干正事,让朱由校在一个“温室”里度过了快活的木匠皇帝生活。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技术宅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哪怕外面世界末日他们也不为所动。
朱由校只当了7年皇帝,但也是幸运的,末代君主的黑锅扔给了自己的弟弟。而他那些所谓巧夺天工的作品,无一传世。
彼得三世是* 历史 上在位时间短(半年),存在感却十分强的一位君主。 原因很简单,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出嫁、政变和登基都是因为他才会出现。
如果说前面两位“玩家”做事极端,是源于童年的担惊受怕与继位后权倾朝野的环境剧变所造成的心理反差,那么这位彼得三世就不太一样了。
彼得三世是两个大国联姻的产物,14岁之前他被视为瑞典王位的潜在继承人,14岁之后他的*姨妈政变成功,立他为*王储, 简直是生下来左右手各一张王炸,爽文男主的转生套路。
但有些人,给他啥牌他都能打烂。当然,彼得三世也经历了父母早逝无人爱护的童年,他虽有两个大国的继承权,但这两个大国当时也刚刚脱离中世纪国家的形态,都不太懂怎么教育下一代。在这种境遇下,没啥学问的彼得三世迷上了普鲁士军,他是个军迷。
其实在当时,漂亮的军装和先进的理念导致大部分欧洲贵族男孩都是普鲁士粉。但如果你迷恋到拉着自己老婆在婚床上还玩玩具士兵那套,就不要怪整个宫廷+禁卫军瞧不起你了。他还招募大批德裔士兵组建自己的“普鲁士军”,完全没有融入*人当中的意思。
更恐怖的是他追星追到了与普鲁士的战场上,把万千俄军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战果拱手相让给他的爱豆腓特烈大帝。恐怕任由他祸害下去,说不定普鲁士都要和中国接壤了。
虽然他那个名震寰宇的沙皇太太在政变后有意留他一命,但军队不能忍,宁可先斩后奏。 粉丝千万不要到对家的地盘上瞎显摆,这就是下场。
一对很有名的夫妻,关于他们的书籍戏剧小说音乐剧层出不穷。他们在法国的名声曾经很差,到处都是关于妖魔化他们的小道消息。
但随着英语圈话语权的变强,他们被塑造成一对末世中的无辜受害者(同理还有沙俄尼古拉二世夫妇),这种没有闹过人民*的国家谁握着解释权大家要心里有数。
路易十六喜欢制锁,这点他和明熹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毫无兴趣, 哪怕法国老百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他也能呼呼大睡,哪点配得上“无辜”二字?
他的皇后是交际花,面对技术宅的丈夫只能自己找乐子,跳舞、打猎、*哪个她都样样精通,尤其是*让她负债累累。虽年长之后有所醒悟,但为时已晚,她在人民心中“奥地利*”的形象已根深蒂固。不理朝政、缺乏存在感的国王的罪过也算在了她的头上。
同样,路易十六父母早亡,他的祖父路易十五忙于朝政和享乐对他关心有限, 而皇后13岁就嫁到法国,年轻、孤独、缺乏自控力的她很快就处于了狐朋狗友的包围下。一切又看似早已命中注定。
综合看这几位君主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在缺乏父母亲情的状态下长大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类似“留守儿童”。
他们或许衣食无忧但格外孤独,如果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或好的监护人,命运也能大不相同。 历史 上这样的人也很多,伊丽莎白一世、康熙皇帝都是如此,性格也不见得完美但好歹是个正常人也可能很卓越。
换到今天“沉迷 游戏 ”这个问题,已经有人总结“所谓精神鸦片,80年代是武侠小说,90年代是外国动画片,00年代是网络,如今是 游戏 ”,那些将消遣 娱乐 视为大祸害的人们,往往只能将矛盾推给外部因素,而不能审视内部的问题所在。
任何一种新兴、且大众都能接受的文化产品来到这个世上,往往都会受到非议和轻视,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动不动就一口否定,最后也依旧解决不了相对应的 社会 问题。
既然衣食无忧的帝王家都会出现这么多教育失败的例子,寻常人家也不是稀罕事。希望天底下的未成年人和好几十岁的“心理未成年人”,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家庭的温馨,能在家庭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的时候,“沉迷”也就没有那么香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如此。
最后,希望全国的孩子9月1日顺利开学,成功回到校园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