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03: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7:19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翻译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幽幽花朵、细瓣绿萼,在小园的低槛里,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百花占有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一年中春恨占有十之*,怎忍心辜负时光不饮美酒。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果,并不是因为春去而消瘦。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注释1幽葩(pā):清幽的花朵。2壅(yōng):把土或肥培在根上。3孤:辜负。4芳醪(lao):芳醇的美酒。5自是:本是,原严明。6风味:风度,风采。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而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更是直泻而出。然而,百唤千呼,春光终究难留,挟风带雨,如快马般一霎急逝而去。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小园中新种下了娇嫩的花儿,还都未来得及培土,就已是「风雨送春归」。一夜醒来,园中泥土湿润,空气清新,园中花儿,却是绿肥红瘦了。[5]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繁华易落,倒是那嫩黄的杨柳,几番雨水后,反是一树青翠。不知那风中摇曳的万千柔条,是否试图绾系住渐远的春天?莫非是因为对春天的相思,才催生如此绵长的柳枝?此处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则不仅有物情的体会,还有哲理的蕴藏。
后四句「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写到这里,词人已阐述清楚了自己对「惜春」这个题目的见解,有景有情,颇具 苏东坡 的旷逸之气。
「春恨十常*,忍轻辜、芳醪经口"承接上文,世间春恨十常*,每到此时,必生怅恨,只能借助美酒才能排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此语用 唐诗 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桃花会谢,结子是为了下个春天,而非春天让它瘦了。但即便如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惆怅遗憾,怕也是终究难免吧。
「桃花」句已暗蕴人生哲理,而『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更是直写人生体悟了。词人将春愁与人间意脉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事业无成,而人生已到了「春归时候」,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这世上的功名、老来的情味,春快要走的时候,总是多有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今日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此三句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以物之理,通观人之情,以达明理,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时日推移,季节代序,本于常理,春归不必惜。由物之理,推及人情,岁月催人老,亦属人之常理,不足惜。关键是暮年与挚友,金樽对饮,以叙友情,重夕阳,重有为,以求进取和康泰,不惜而惜,惜得更有价值。这首词,情中景,理中情,景化情中,情以入理,物我相一。可谓笔如游龙盘旋下,惜春笔墨悟人生。
诗词作品: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诗词作者:【 宋代 】晁补之诗词归类:【春天】、【写景】、【抒情】、【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