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大沽口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8 00: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4
大沽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鸦片战争的发生,使得大沽在中国近代民族反侵略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其实,早在15世纪的欧洲,相对先进的棱堡形炮台便应运而生。西洋人虽也曾把欧洲多角形棱堡的初期建筑技术传入中国,但却没被清*重视。
由于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沿海炮台,仍沿袭古代城池的筑法,当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炮台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应对英军舰炮的狂轰滥炸。
其实对清*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趁火打劫,其举实在可恶至极。但面对太平天国的反叛,清*又认为英法联军的进攻不足为虑,农民军才是自己最凶恶的敌人。为此,清*的对外*是非常明确的,即在不失去天朝尊严不伤国体的前提下,不与西方列强发生军事冲突,以“抚”为要。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第二年春联军北犯。2月,英法公使派员向江苏巡抚赵德辙递交英法俄美照会,要求在3月底前派钦差大臣赴沪与四国公使会议。这时的清*仍认为,事情不大,不足以为虑。
咸丰帝以为“此次夷人称兵犯顺,占据广东省城,现又来沪投递照会,并言欲赴天津,显以虚声恫喝,欲以肆其无厌之求”。迟至3月21日,咸丰才谕令直隶总督谭廷襄等“于海口各要隘,不动声色,严密防范。”
四月下旬以后,敌军陆续齐集白河口外,英法一面通过*公使普提雅廷进行谈判,一面探寻入侵白河、进犯天津的机会。咸丰皇帝寄希望于“中立”的美、俄公使的“调处”,直隶总督谭廷襄则守着皇帝“不先开炮”的旨意,对敌人的种种挑衅试探未加有效制止。
截至5月19日,陆续驶到大沽口外的英、法、美等国的舰船共三十余艘。英法联军共计不足三千人,其数量远较第一次鸦片战争内犯长江时英军的数量为小。但侵略者欺骗裹挟了相当数量的“潮勇”,这些人对他们的帮助不可低估。
5月20日上午8时,额尔金和葛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四国公使前往天津,并限令清军两个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否则就武力占领。事实上,在此之前,英法联军已拟好了攻击计划:一为通过炮艇的大炮进行攻击。二为登陆部队分两支,登城加以占领。
第一组中,在海军上尉图依翁的指挥下的英国舰只鸬鹚号和法国舰只霰弹号、火箭号。第二组中,在弗里诺海军上尉指挥下的法国舰只雪崩号和龙骑兵号,以及英国舰只纳姆罗号。
英法联军准备让第一组应攻打南岸或右岸的炮台,另一组则应攻打左岸或北岸的炮台,两组将同时行动。联军占领南北两岸炮台后,其炮艇沿白河驶向东沽,烧毁浮桥,占领东、西大沽二村。
5月24日,谭廷襄逃回天津,张殿元等各率所部退守天津城外。26日“夷船遂直抵津城”。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并扬言要攻占北京。清*急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六月,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本来火药,是中华民族子孙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笨拙的铁炮里喷出的一串串个头大小不等的铁疙瘩,即便打中对方的目标,也只能是落在铁皮炮舰上,砸出几个根本不能伤敌元气的窟窿。大沽口防御战的失败,令泱泱大国颜面扫地,民众无墙之扶。
大沽之战失败的结局,*迫咸丰皇帝不得不承认清*和英法侵略者在军事实力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他于1858年8月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到大沽等地加强海防,重建包括炮台在内的大沽防御体系。
大沽口南北两岸原有旧炮台两座,,建于1817年,内土外砖,南炮台高5米,宽3米,进深2米,北炮台规模较小。1840年10月,继任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鉴于旧炮台年久失修,且距水面较远,决定在“近水过潮”之处另建三座炮台,南岸两座,北岸一座。
这三座炮台均为上砖下石,高5.3米,宽40米,进深26米,呈长方形,台前加筑土,,在南岸大炮台空处筑有土炮台12座。又将南岸旧炮台修复加固。此时,主炮台共有5座,南岸3座、北岸2座,前面均加筑土坝。
主炮台间隔处筑有土炮台,前面亦加筑土坝。炮台附近添设兵房。在修建炮台的同时, 新铸、调拨的大小火炮,从万斤至数百斤不等,共计344门相继到位。此际的大沽口炮台,呈现出与其他地方炮台迥然不同的特质。
咸丰九年(1859),英、法、美联军借口进京换约,率兵船二十余艘,兵员二千余人侵犯天津大沽口,再次寻衅挑起事端。17日,英国驻华海军司令何伯率领舰队连同法国几艘军舰来到大沽口外。
此次英国共派出舰船20艘,其中有高飞号、鸬鹚号、负鼠号、佛里斯特号、高贵号等蒸汽炮艇和运兵船,共有火炮168门,士兵2146名。法国也有迪歇拉号蒸汽巡洋舰和诺尔札加拉号蒸汽炮艇,大炮50门,士兵60名。另有托依旺号等3艘美国舰艇前来助战。
22日,咸丰皇帝在得知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的消息后,采纳僧格林沁的建议,要求英法公使从北塘海口登陆,进入北京换约。可是英法联军并不愿意服从清*的安排,执意要驾驶军舰直接从水路进京。
守备大沽的清军则告知英法军队“现在大沽海口已节节设备,如轻易人口,恐致误伤”,但是,英法侵略军仍是一意孤行。6月25日拂晓,贺布率联军舰艇十三艘,从拦江沙内距炮台约十三公里的水域向海口开进,炮艇都停泊在离铁戗不远的水面。
贺布作战计划为炮艇冲过横江铁链,在炮台的上方占据一个位置,以便两面夹攻。然后,在舰艇的掩护之下,海军陆战队从正面登陆。迅速夺取炮台。联军舰队在完成开进任务后,贺布便派英舰负鼠号和几艘炮艇强行拆除海口铁戗木栅,开辟通道。
这时大沽海清军“仍复隐忍静伺”、下午3时左右,海口第一道障碍物被折毁,贺布立即令“负鼠”号导航,其余舰只随后跟进,向横锁海口的铁链进*,并向两岸炮台开炮。守台清军“郁怒多时,势难禁遏。各营大小炮位,环轰叠击”。
由于“围墙深厚,尚足抵御”,而“各炮台口门,适当夷船,与之相对轰击”。守军的炮火得以充分发挥威力。史荣椿、龙汝元指挥南北两岸炮台集中火力轰击贺布的旗舰。交战不久,联军旗舰舰长拉桑上尉等多人*,贺布也负了重伤。
激战至下午4时,联军参战舰艇差不多全被击伤。旗舰鹤鸟号被击毁,舰上的四十名水手仅一人跳水逃脱。炮艇茶隼号和庇护号被击沉,鸬鹚号等几艘炮艇搁浅。贺布*逃到法舰迪歇拉号上。
下午5时,贺布仍不认输,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侵略军登岸后,一方面遭到炮台炮火的杀伤。一方面在泥水中爬行艰难,处境十分狼狈。这时,僧格林沁调集抬*乌*连环轰击,联军死伤甚重,不得不停止前进,潜伏于沟壕中和土堆后面。
黄昏时分,联军利用黑夜“伏地抢进”,炮台守军“以火弹喷筒御之,每火光一亮,瞥见该夷,即排施*炮对准开放”。在守军的射击下,“术穷力尽”的联军只得向海口撤退,爬上舰艇逃出战场。
激战一昼夜,英法联军遭到惨败,不得不南撤。此次参战的十三艘英军舰艇中,有六艘丧失了战斗力,有四艘被击沉或击毁。参战英军约一千二百人,死伤五百七十八人。参战法军约六十人,死伤十四人,联军惨败。
英法联军大沽口惨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叫嚷要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他们扬言:“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中国人之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
还说要在夺取北京之后,永远占领广州,把它变为英国在远东的商业中心,以便“奠定新领地的基础”。1859年9月,英国*举行了四次紧急内阁会议,在巴麦尊的策划下,决定再次扩大侵华战争。英、法两国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决定联合行动。
1859年11月,英、法任命额尔金、葛罗为特命全权代表,格兰特、孟托班为联军总司令。其中英军约一万八千人,法军约七千人,还雇了许多广东“跣足匪徙”。1860年春,格兰特、孟托班分别率英、法舰队驶达上海集结,随后即开始第三次北犯。
然而,从清军大沽获胜到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有近一年的时间,清廷主要忙于*太平天国,对海口的防御没有充分重视。在英法联军已经封锁渤海湾的严峻形势下,咸丰帝仍认为海口布置周密,联军上年进攻受创,“未必不心存畏忌”。
面对英法侵略者再次组织的武装进攻,咸丰皇帝一再谕令僧格林沁“总须以抚局为要”,“不可贪功挑衅, 致误抚局”。于是结果变成了,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攻营城,克新河,包抄大沽后路,下通州,取天津,最终破了京师。